张伯驹先生我国著名的古书画鉴藏家,也是近代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文化名人之一。他自30岁开始收藏中国古代书画,眼光如炬,极具魄力,购藏了大量珍贵文物,如现存年代最早、有“法帖之祖”美誉的《平复帖》,传世最早的山水画《游春图》,以及唐代诗人杜牧的存世孤品《张好好诗》,宋代书画佳作《道服赞》《诸上座帖》《雪江归棹图》《百花图》,元代钱选、仇远、赵孟頫、王冕,明代沈周、文徵明、唐寅、陈洪绶,清代吴历、蒋廷锡等艺术史上著名书法家、画家和重要流派的作品,被启功先生誉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天下民间收藏第一人”。同时,他在书法、诗词、戏曲等艺术领域均有深厚造诣,享有盛名。
张伯驹先生收藏,初时出于爱好,后则以保护祖国文物不外流为己任,甚至变卖家产,亦不改其志。他曾言:“予所收蓄,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绪”,体现出崇高的民族大义和爱国情操。自20世纪50年代起,张伯驹先生化私为公,陆续将所藏大部分精品书画捐献或转让给国家,精神可嘉,令人敬佩。2018年是张伯驹先生诞辰120周年,故宫博物院与张伯驹潘素文化发展基金会、中国国家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共同举办这个展览,以表达对张伯驹先生的怀念。
本次展览以国有博物馆中经张伯驹先生鉴藏的古书画为限,分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三个部分,每部分之下按照文物的时代排序。展品数量达33件套,是张伯驹先生鉴藏书画的一次大汇聚,力争使观众对张伯驹先生的书画鉴藏获得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当然,由于其中一部分珍贵文物,如陆机《平复帖》卷、展子虔《游春图》卷、杜牧《张好好诗》卷、范仲淹《道服赞》卷等,尚处于休眠期,为保护文物,本次展览无法展出原作,而是用复制品替代。
本次展览不单独售票,凭故宫博物院门票可免费参观。
重要展品简介:
1. 晋 陆机草隶书《平复帖》卷(复制品)
此卷为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陆机(261—303)写的一封信札,共9行,计84字,是用秃笔写于麻纸上的。因文中有“恐难平复”之语,故名。全帖笔意婉转,风格平淡质朴,是现存年代最早并真实可信的西晋名家法帖,它一方面是隶书发展过程中的标本,更是汉字由隶书向楷书过渡的重要佐证,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平复帖》内容涉及3个人物,贺循,字彦先,是陆机的朋友,身体多病,难以痊愈。陆机说他能够维持现状,已经可庆,又有子侍奉,可以无忧了。吴子杨,以前曾到过陆家,但未受到重视。如今将西行,复来相见,其威仪举动,自有一种较前不同的气宇轩昂之美。最后说到夏伯荣,他因寇乱阻隔,没有消息。此帖宋代入宣和内府,明万历间归韩世能、韩逢禧父子,再归张丑。清初递经葛君常、王济、冯铨、梁清标、安岐等人之手,后归入乾隆内府,再赐给皇十一子成亲王永瑆。光绪年间为恭亲王奕訢所有,并由其孙溥伟、溥儒继承。后溥儒为筹集亲丧费用,将此帖待价而沽,经傅增湘从中斡旋,最终由张伯驹以巨金购得。张伯驹、潘素夫妇于1956年将此帖捐献国家。
2、隋 展子虔(传)《游春图》卷(复制品)
此图绢本,本幅无作者款印,幅前宋徽宗题“展子虔游春图”。描绘了官宦贵族在春光明媚的季节郊外“踏青”的游乐场面,整幅以自然风光为主,人物殿阁点缀其间,人们或骑马,或步行,或乘船,在花团锦簇的湖光山色中流连忘返。画家在创作中较好地表现了“远近山川,咫尺千里”的空间效果,“丈山、尺树、寸马、豆人”,比例关系适宜,改变了六朝“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无空间山水面目,造型手法更为丰富,写实能力明显提高。在用笔设色上,以青绿勾填法绘山石,局部则以金线勾描,鲜明纯净,呈现出一种富丽堂皇的古拙美。此图的时代归属在学术界目前尚有争议,但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它仍然是早期青绿山水里程碑式的佳作。
6、宋 杨婕妤《百花图》卷
此卷为南宋女画家杨婕妤为宋理宗皇后祝寿所绘制的一幅花卉长卷,分别绘寿春花、长春花、荷花、西施莲、兰花、望仙花、蜀葵、黄蜀葵、胡蜀葵、阇提花、玉李花、宫槐、三星在天、旭日初升、莲桃、海水、瑞芝共17段,每段小楷书标示花名并纪年、题诗。书法娟秀平正,绘画用笔工致纤细,敷色浓丽典雅。杨婕妤又称杨妹子,其法书墨迹传世较多,而绘画作品目前只发现这一件,对研究其绘画面貌意义重大。此卷被张伯驹先生所珍视,他曾写过一首《瑞鹧鸪》,结句“白头赢得对杨花”,即指此卷。1965年,张伯驹潘素夫妇将此卷捐献给吉林省博物院(当时称吉林省博物馆)。
8、清《汇草辨疑》册
此册为清代马雄镇摹集汉晋而下各家草书碑帖。马雄镇(1634—1677),字锡蕃,号坦公,汉军镶红旗人。父鸣佩,随清军入关,累官至。顺治十三年(1656),雄镇以荫补工部副理事官,历左佥都御史、国史院学士,康熙九年(1670)出任广西巡抚。吴三桂反清,马氏为叛将孙延龄所囚,后几乎全家殉难,谥文毅。他被囚于土室期间,仿宣城梅膺祚《字汇》体例,作《汇草辨疑》遣日。每字皆以原大钩摹,一字数体不等,旁注小楷出自侧室顾荃之笔。此稿本未曾刊印,由其幕僚逃脱时带出,连同雄镇所著《笏击楼遗稿》交与其子世济而得以传世。乾隆三十六年(1771),戏曲家蒋士铨(1725-1785)作《桂林霜》写马雄镇在广西的事迹,其中《释帖》一折即顾氏为《汇草辨疑》逐字加旁训之事。此册系张伯驹旧藏,册末有其戊戌(1958)、庚子(1960)两跋。1963年捐与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