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5日,“故宫博物院文物保护修复技艺特展”开幕式在神武门城楼展厅举行。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东城区人民政府区长张家明分别致辞,并同国际文物修护学会主席莎拉•斯坦尼福斯、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李雄、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及合作的非遗企业代表一同为展览剪彩。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宋纪蓉主持开幕式,东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许汇、王晨阳、暴剑,故宫博物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纪天斌,副院长冯乃恩、娄玮,及相关领域专家及非遗传承人等出席开幕式。该展览于9月26日向观众开放,展期至11月15日。
此次展览是故宫博物院首次举办以文物保护修复为主题的综合性修复技艺和成果展,旨在弘扬传统技艺、普及文物保护知识,为世人揭开文物修复工作的神秘面纱。
此展共设十一单元,分别为古书画装裱修复、古书画人工临摹复制、木器修复、实验室、纺织品修复、漆器修复、青铜器(金属文物)修复、陶瓷修复、囊匣制作、钟表修复和百宝镶嵌修复。各单元中,从技艺说明、传承谱系、文物修复过程和修复案例等几方面进行了说明和展示,修复案例多配以实物呈现。展览设有影像区域(采用两个3D屏幕和循环播放器),这些影像记录了文物修复的具体过程和操作细节,更直观地传达了文物修复工作的状态和过程;鉴于手机等移动新媒体的便捷、直观、可操作性强等特性,故宫博物院在展示形式上也进行了创新,专门研发的手机APP,使用3D建模,利用多光源照相、细节观察、修复过程动画等多种交互手段,形象地展示不同文物的修复过程。展厅内提供了免费wifi,现场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直接下载APP,也可以通过展厅内提供的ipad进行操作,获得更加直观生动的参观体验。
故宫博物院作为明清两朝皇宫,无数的奇珍异宝汇聚其中,很多馆藏文物都历经了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沧桑,需要适时进行保养修复,及预防性科技保护。文物修复历史悠久,修复之法世代传承。随着时代发展,科学技术在文物保护过程中应用日广,为文物病害的诊断、文物的预防性保护和文物修复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古法”和“今术”的结合构建起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医院”,众多文物在“文物医生”的“医治”和“呵护”下得到重生和长存。
今天,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已经拥有一百多位各类文物保护修复专业技术人员,具有以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古书画临摹复制技艺、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艺和古代钟表修复技艺等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代表的十余个门类保护修复专业队伍,汇集了老一代非遗传承人与全国优秀大学毕业生,是全国最大的文物保护修复机构。
2013年故宫博物院开始实施“平安故宫”工程,其中“院藏文物抢救性科技修复保护”项目就是要吸纳社会上的优秀传统技艺和最新的科技方法,共同来为故宫文物保护事业多做贡献。故宫博物院是拥有180万余件套文物的大型博物馆,这些文物种类繁多、材质多样、工艺复杂,仅靠故宫自身的力量完成所有文物的保护修复压力巨大。从2013年开始,故宫博物院与传统工艺保留最多的东城区人民政府建立了战略合作意向书,在区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东城区科委与文保科技部牵头在文物抢救性保护修复方面建立了合作,一些具有非遗传统技艺的企业与故宫博物院建立了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服务合作关系,共同承担起保护中华优秀文化遗产的责任和使命。
展览所选的展品既有故宫博物院独立完成的修复任务,又有与相关企业合作修复的成果。虽然它们只是这几年文物修复工作的冰山一角,但它们的呈现,既反映了文物修复工作的艰辛与奇妙,也能够使人们更多的了解和理解文物修复工作。同时也是保护修复工作成绩的汇报和检验。
本展览不单独售票,观众凭故宫门票进院后可免费参观。
点击进入“故宫博物院文物保护修复技艺特展”全景游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