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2022年新时代文物人才建设工程联络员培训班

2022-09-17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和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文物人才队伍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做好文物人才工作的战略谋划、顶层设计和任务落实,由国家文物局主办,故宫博物院(故宫学院)和苏州博物馆(故宫学院苏州分院)共同承办的“2022年新时代文物人才建设工程联络员培训班”于9月4日至7日在苏州举行。


9月5日上午,培训班开班仪式在苏州博物馆举行。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陆进,政策法规司一级巡视员陆琼,科技教育司司长罗静,故宫博物院副院长赵国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兼南京博物院党委书记拾峰,苏州市文广旅局党组书记、局长韩卫兵等出席开班仪式。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陆进发表讲话。


培训班的35名学员来自全国2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文物人才行政管理部门和国家文物局文博人才培训基地。培训主题围绕青年人才管理、科技人才政策和职业人才教育等,以专题授课、现场教学和分组讨论等形式开展。授课教师来自国家文物局、科学技术部和教育部,课程聚焦新时代文物人才建设的理念、方法和实践,借鉴科技人才的管理经验,以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完善激励与引导文物人才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探索建立现代文物保护职业教育体系,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图一:国家文物局2022年新时代文物人才建设工程联络员培训班合影


(一)做好文物青年人才储备,抓住文物事业发展的未来

国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司长罗静讲授“文物青年人才管理工作初探”,分析我国文物人才的现状以及做好文物青年人才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方法。


现阶段我国文物人才的短板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小马拉大车”,文物人才总量严重不足。以不可移动文物的管理为例,目前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76.7万余处,而文物系统从业人员仅有17.5万人。初步估算,平均每人要管理4处以上不可移动文物。第二,人才特别是拔尖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短缺。全国文物领域17.5万人中,专业技术人员只有5.4万人,而高级职称人员仅有1.1万人。第三,“青黄不接”,后备人才培养乏力。一方面后备人才数量不够,另一方面高校相关专业培养重点和文博机构用人需求存在脱节。第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尚待健全,尤其突出表现在人才的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等方面。


青年是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创新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中指出,要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青年人才的文件,各级各类科研经费和科研资助体系也倾向于青年人才。然而,文物人才的现状,尤其是青年文物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与文物管理和文物保护的庞大需求和较高要求不相匹配。因此,做好文物青年人才管理工作,为他们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搭建创业干事的平台,在科研资源分配体系等方面做好设计,建立文物青年人才培养、使用、激励和竞争的良好机制,显得尤其重要。可以说,做好文物青年人才工作,就是牵住了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抓住了文物事业发展的未来。


做好文物青年人才管理工作,首先要了解文物青年人才的特点。与其他行业的青年人才相比,文物青年人才在潜移默化中具有对事业更加忠诚、更具热情的特点。但文物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要求其所具备的学科知识既广且深,又要秉持格外谨慎的工作原则,客观上文物青年人才又具有成长周期慢、成长通道窄的特点。针对文物青年人才的特点,对比其他行业和其他国家的做法,国家文物局首先要打破常规,选拔一批优秀青年人才,在科研项目、经费、培训、师资以及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方面予以立体化地重点支持。其次,要重构教育体系,改革学科布局,推动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共同建设,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学术研究人才。第三,要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积极为人才松绑,赋予人才更大的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和资源调度权,着力“破四唯”,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要用好用足政策红利,用待遇吸引人,用感情凝聚人,用事业激励人,同时对待青年人才还要允许失败,宽容失败。


(二)借鉴科技人才政策体系和管理经验,以他山之石攻玉

科学技术部科学人才与科技普及司科技人才政策处处长高东岳讲授“新时期科技人才工作”,重点解读了新时期科技人才政策体系的内容和意义。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科技人才政策,初步形成了新时期科技人才政策体系。该体系包含“目标”、“供给”、“实践”和“保障”四个类别。“目标”即科技人才政策的战略与规划,在政策体系中起指导和引领的作用。“供给”指科技人才的来源,即教育与培养、发现与遴选、开放与合作。“实践”是指促进科技人才发挥作用,也就是通过激励与引导,创设机构与平台,促进人才的使用和集聚。“保障”是科技人才发挥作用的条件,包括“管理与服务”、“学风与文化”和“人才安全”三个方向。


图二:新时期科技人才政策体系框架


新时期科技人才政策体系注重以评价机制改革发挥科技活动“指挥棒”作用,以激励机制改革释放科技人才创新活力,以科技计划管理改革促进科技人才在使用中成长,以科研机构改革优化科技人才成长发展事业平台,以开放合作促进人才双向交流和高水平人才引进,以科研诚信、科技伦理改革划定科研活动边界。由此,我国科技人才机制体制多个关键领域实现政策突破,人才创新活力得到激发,科技人才队伍质量提升、创新效率提高,潜心研究、追求卓越、风清气正的科技创新环境逐步形成。


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对科技人才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了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思路、目标、途径和重点任务,为科技人才政策的继续完善指明了发展方向。文物人才与科技人才的范围有交叉,也有不同。科技人才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对文物人才的管理与服务有诸多可借鉴之处。


(三)构建文物保护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大国工匠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学与质量处处长黄辉讲授“贯彻新修订职业教育法和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精神,推进文物保护领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介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最新理念以及文物保护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推出了一系列职业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2021年1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明确将职业本科纳入现有学士学位工作体系。职业本科在培养定位上,以培养联结研发环节和生产环节的高层次技能人才为主,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贯穿培养全过程,更加注重行业企业评价,突出技术技能的复合性。与普通本科相比,职业本科更强调实践,淡化学科体系。


2022年4月20日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明确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打通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通道,有助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为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预留了空间。8月举办的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形成了对世界职业教育的五点共识,分别涉及职业教育的地位、功能、发展、多机构协同和对职业教育重视的呼吁。这些新举措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凝聚了世界共识。


图三:文物保护职业教育体系


在文物保护领域的职业教育中,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本专科都有相关专业。从地区分布来看,开设文物保护相关专业的院校集中在山东、四川、河南、山西和湖北等地。今后,各级文物部门要与教育部门协同研究行业需求,共同制定文物职业教育标准和教育规划,参与教材开发和教学设计,同时深化数字赋能,提升文物相关的数字教育资源的教学交互与应用体验,探索传统师徒制和现代职业教育的融合,提高文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共同为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四)开展分组讨论,交流文物人才工作经验

来自文物人才行政管理部门和国家文物局文博人才培训基地的学员,积极开展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并重点推介了北京市、山西省和陕西省三地文物人才工作的一些做法和有益实践。


北京市文物局按照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和北京市委人才工作会议部署,落实国家文物局要求,研究制定了“四、三、二、一”具体贯彻措施,即重点推进“四类”人才(领军人才、复合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集聚,聚力开展三项重点工程(京鼎工程、京博之星工程、京博匠师工程),认真落实两项文件(《北京市文博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实施办法》和《北京市深化文物博物馆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实施办法》),融合推出一项创举(国际化人才培养),同时启动了青年人才培养计划。


山西文物资源数量庞大,类型多样,点多面广。而基层文物保护人员总量不足,尤其缺乏专业技术人员。为了解决基层文物人才短缺的问题,2022年5月10日山西省文物局会同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委编办等五部门联合推出了“文物全科人才培养计划”。该计划历时5年,山西大学通过高考公开招生,每年计划招生120人,分为考古学和文物建筑两个方向,免费培养,毕业后定向分配。培养方案与基层文物岗位的需求有效衔接。


陕西省文物局推出“秦鼎工程”,该工程以建立健全学科专业门类齐全、年龄梯次搭配合理的文物人才队伍为目标,以文物考古、科技保护、传播利用、专业技能、综合管理“五支队伍”建设为抓手,以领军人才、中青年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后备人才群体等多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问题反馈
图书馆

图书馆

视听馆

视听馆

故宫旗舰店

故宫旗舰店

全景故宫

全景故宫

v故宫

v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