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官式古建筑木构保护及木作营造技艺培训班

2015-09-02

  受国家文物局委托,故宫博物院故宫学院于8月18日-9月1日承办了官式古建筑木构保护与木作营造技艺培训班。继去年举办同主题培训班之后,受到业界较好反响与较高呼吁,今年再次围绕“官式古建筑木构保护与木作营造技艺”,故宫学院开门办班,为全国文博系统培养古建人才。培训班30余名学员来自全国17个省市古建筑研究、保护与修缮单位的一线,具有管理、设计、施工、质量监督等方面的经验。



  (1)开班仪式


  8月18日上午举行了简短而隆重的开班仪式。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宋纪蓉、人事司副司长彭冰冰等领导以及部分授课专家与全体学员出席开班典礼。单霁翔院长在讲话中,论及故宫博物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木结构宫殿建筑群,自2002年起进行系统的整体保护修缮工程,积累了很多理论与实际的体会和经验,面临很多保护与利用的挑战。同时介绍了故宫学院开展的培训工作以及故宫研究院所搭建的故宫整体学术框架,教学相长,藉培训班之机与全国各地的文博同行共同交流、提供经验,又促进了故宫对于自身的回顾与检视。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张克贵代表授课教师发言。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在讲话中,谈到目前中国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人才断档、青黄不接的现状,认为故宫博物院依托其古建筑群,是古建筑保护与技艺传承的绝好的研究对象与实践场所。故宫学院承办此次培训班,也体现出其开放的姿态,搭建与业界交流互助的平台。



  (2)专题授课


  此次培训班内容涵盖了官式古建筑的研究源流、保护原则与理念、基本知识等理论内容,同时结合故宫大高玄殿、重华宫、建福宫花园、倦勤斋、符望阁等处殿座以及颐和园德和园-乐寿堂、排云殿-佛香阁区域的若干保护工程,呈现了明清官式古建筑的木作知识与和传统技艺,论及与工程实例相关的若干环节,如测绘、勘察、设计、保护修缮技术以及施工、档案记录、质量掌控等方面展开系统培训。培训形式以理论授课、交流讨论、木作实践与现场教学相结合,兼备历史沿革、理念和方法、案例与实操,以使学员们系统地了解官式古建筑木构保护及木作营造技艺的历史脉络与发展现状,建立对官式古建筑的科学理念与全面认知,激发其关于古建筑遗产保护与修缮的问题意识和理性思考。


  培训班的授课教师阵容覆盖面广,尽可能汇集了故宫博物院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其他文博单位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学者。不仅学术各有专攻,且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单霁翔院长进行第一讲授课,题为《保养、呵护、守望、传承——走中国特色古建筑保护之路》。论及古今、中外,以故宫博物院为实例诠释了“为什么中国古建筑一定要维修”和“怎么修中国古建筑”的问题,着重从“保养”、“呵护”、“守望”和“传承”四个方面全面介绍了故宫古建筑保护的历程与思考,深度并有针对性地诠释了“走有中国特色古建筑保护之路”的理念。基于故宫博物院所拥有规模宏钜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及其作为中国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和观众量居首位的博物馆这样的独特文化身份集合,故宫古建筑保护的文化使命和历史责任是独一无二的,故宫古建筑的维修工程绝不是一般的建筑施工工程,而是建立在充分科学研究基础上的充满智慧的文化传承工程。培训班的首场授课,让学员们充分体味到主讲人对故宫的浓厚情感、对古建筑保护投入的热情,以及深刻的创见与高屋建瓴的思考。


  之后的课程有:中国紫禁城学会常务副会长晋宏逵讲授《故宫保护维修工程与国际社会的互动》、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姜笑梅讲授《古建筑用木材构造、性质及其应用要求》、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张之平讲授《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的保护修缮(以勘察设计为主)》、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张克贵讲授《故宫明代官式建筑大木结构》、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李永革讲授《清官式古建筑传统木作营造技艺的传承与保护》(上、下)、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王时伟讲授《倦勤斋的价值评估及保护原则》、颐和园副园长丛一蓬讲授《颐和园保护性修缮》、故宫博物院高级工程师郭建桥讲授《古建木结构传统做法中的一些基本“规矩”》、故宫博物院高级工程师夏荣祥讲授《官式古建筑木构营造技艺》、故宫博物院高级工程师、工程管理处处长尚国华讲授《故宫古建筑维修工程中的木构修缮实例》、北京市文物局古建工程师、副处级调研员王乃海讲授《文物建筑保护修缮工程质量掌控》、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刘畅讲授《文物建筑测绘与勘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徐怡涛讲授《建筑形制考古学视角下的明清官式建筑研究》以及北京国文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郑宇讲授《文物保护维修工程资料档案》。


授课教师单霁翔院长


授课教师晋宏逵先生


授课教师姜笑梅女士


授课教师张之平女士


授课教师张克贵先生


授课教师李永革先生


授课教师王时伟先生


授课教师郭建桥先生


授课教师夏荣祥先生


授课教师尚国华先生


授课教师王乃海先生


授课教师刘畅先生


授课教师徐怡涛先生


  (3)现场教学


  培训班的现场教学是让学员建立对于官式古建筑木构保护与营造技艺直观认识和体验的有效方式,是室内授课的有效补充。实地踏访古建筑现场和保护修缮工地一线,让学员在教学现场近距离观察不同时期的官式古建筑,对照实物进行型制分析与做法比较,就相关问题提出思考与提问;约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现场授课,并将课堂的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予以呈现。此期现场教学主要在故宫的部分未开放区域如倦勤斋、符望阁、重华宫、建福宫花园、大高玄殿和颐和园德和园-乐寿堂、排云殿-佛香阁区域等处展开。


 


 


 


  (4)木作实践


  为了更好地进行木作演示和实操,培训班专门在修缮技艺部院内架设了木匠的工作台。李永革老师亲自展示了各种的常用木作工具,如斧、锛、凿、锯、刨、锤以及弯尺、墨斗、划扦等,生动地诠释了“大木匠的语言”。一边进行演示,一边解释了官式作法中的尺寸要求、制作规矩和口诀心法。此外,学员们进行了拼装斗拱的训练,以宋式和清式两种为例,近距离接触斗栱这一中国古建筑最有特色的构件。对于斗栱构造的熟知可以说是官式建筑木构知识的必修课和基础课。老师进行了详解,学员们均上手练习拆装,加深了记忆和直观认识。学员们普遍感到,了解官式古建筑营造基本操作规则是文物建筑保护一线工作者的基础课,对于工程管理、设计和施工都是必不可少的。


 


 


  (5)结业仪式

  结业仪式由宋纪蓉副院长主持。中国紫禁城学会常务副会长晋宏逵在代表授课教师的讲话中,提出四个方面的思考。一是如何理解文物保护理论的问题。在从“文物保护”迈向“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时期,遗产保护理论的指导意义和重要性不可忽视。遗产保护理论的形成与不同国家和地域的遗产保护史息息相关,所以,要研读一些遗产保护史的著作。二是如何理解文物保护技术与传统技艺之间关系的问题。传统技艺是我国非常珍贵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本身是需要传承的。故宫的古建筑本身就是用传统技艺建造、并保存至今的。但必须意识到,今天的遗产保护与封建时代的古建修缮目的是不同的,遗产保护的目的是保存历史价值,使之传流久远。鉴于此,在遗产保护理念的支持下,传统技艺肯定要有所改变。三是官式建筑与地方建筑作法的关系。因为历史上地方性和等级性的差异,官式建筑和地方建筑是两类差异性很大的建造体系。对于今天的遗产保护来说,社会等级不存在了,但有地方性特征保存的问题。应该认识到,官式建筑技艺是中国古建筑中特殊的门类,中国古建筑研究史的开端就是始于对官式建筑技艺的发掘。但同时,梁思成、刘敦桢先生等前辈已经注意到对地方工艺和技术的探索。今天我们学习官式技艺,并不是说要移植、模仿到地方;而是通过了解、分析官式建筑来启发对于地方建筑作法的发掘、传承、分析和应用。发掘、传承地方建筑营造技艺,这是一个丰富多彩、大有可为的领域。四是古建工程对于木作营造技艺传承的重要性。木作营造技艺传承是很重要的问题,其特征决定了传承的路径。传承要通过工程团队的实践,要有相当的工程规模和实践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对于遗产保护的管理者来说,一定要注重对于工程技术的了解,这是做好科学管理必不可少的环节。结业仪式最后,领导与专家为学员们颁发了结业证书,为此期培训班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陈瑞/文 张云天 黄斐 陈瑞/摄)

问题反馈
图书馆

图书馆

视听馆

视听馆

故宫旗舰店

故宫旗舰店

全景故宫

全景故宫

v故宫

v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