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过境迁,我们今天应该能够客观地认识古物陈列所了:
一、它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古物陈列所有幸诞生在中华民族刚刚挣脱封建枷锁的特殊年代,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光荣产物和反复辟斗争的重要成果。尤其是1914年至1924年的十年间,在逊帝溥仪仍居后宫、封建复辟阴影几度笼罩下,古物陈列所犹如一面共和大旗,在封建堡垒的中心猎猎飘扬。
二、它是中国第一家国立博物馆,而且长期作为国家博物馆发挥作用
人们通常将1912年7月开始筹备的国立历史博物馆视为我国第一家国立博物馆,但真实情况是“其时孔庙里设了一个历史博物馆筹备处,处长是胡玉缙先生。‘筹备处’云者,即里面并无‘历史博物’的意思” ①。事实上直到1926年国立历史博物馆才正式开馆。
而与之几乎同时筹备的古物陈列所在各种因素推动下1914年就正式开馆 ②,早于国立历史博物馆12年。虽然古物陈列所没有以“博物馆”命名,但这是由于当时我国通常将艺术类博物馆称为“陈列所”,而将综合类尤其是自然类博物馆称为“博物馆”所致。
古物陈列所的倡立时间虽可能略晚于国立历史博物馆,但是由于前者的倡立者朱启钤与北洋政府的关系远比后者的倡立者蔡元培与北洋政府的关系密切,因此古物陈列所比国立历史博物馆更多地得到了北洋政府的支持,以至前者很快成立,而后者却迁延日久。
在1913年12月24日与《古物陈列所章程》同时颁布的《保存古物协进会章程》中可知当时国民政府是将古物陈列所视为“国家博物院”的前身。而古物陈列所的英文名称就直接译为The National Museum(国立博物馆或国家博物馆) ③。
1925年2月美国纽约中央博物馆(疑即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东方艺术所所长购得旧瓷斗一件,据查是庚子年从天坛遗失的,于是通过福开森转交归还中国。当时就是由古物陈列所代表中国接收保存。
古物陈列所还先后接待过英国王子、法国元帅、美国将军、日本议长、俄国公使、美国美术陈列所所长、法国巴黎博物院院长等众多外国贵宾。
三、它是中国第一家宫廷博物馆
古物陈列所设在昔日皇宫,收藏陈列昔日皇室用品,并保留了部分原状陈列,当然属于宫廷博物馆,如同后来的故宫博物院一样。
古物陈列所占据了今日故宫博物院的半壁江山,紫禁城最具象征意义的太和、中和、保和、文华、武英等宫殿尽在其间,紫禁城四周东华门、午门、西华门、神武门四座城门有其半。在古物陈列所中、后期,上述区域均属开放游览范围。
其中还保留了不少原状或原状式陈列,如:“太和门……陛间列古铜鼎四,门前列铜狮二……露台列龟、鹤彝器各二,日晷、嘉量各一,金缸四口,龙墀三重,丹陛五出……上下列宝鼎十有八……传心殿……现所陈列之物为清代皇帝书房、寝宫各种御用品,其布置式样系仿燕居情形,与他殿景致不同……浴德堂……清乾隆时改为香妃沐浴之所,仿土耳其式建筑,室旁有水井,蒸锅、水管一切设施宛然尚在。室内有香妃戎装、便装像及白玉佛、珐琅宫薰器具等。” ④
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洋洋万言的“中国博物馆史”词条中对“古物陈列所”虽只有二句话,但评价尚属公允:“1914年,内政部接收奉天(今辽宁沈阳)、热河(今河北承德)两地清廷行宫的文物古玩,运到北京故宫武英殿、文华殿等处,成立古物陈列所,治格为所长。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帝王宫苑和皇室收藏辟设的博物馆,首开皇宫社会化先例。” ⑤
四、它是中国第一家艺术博物馆
所谓“陈列所”,当是Gallery的意译,通常指艺术类博物馆。美国国家艺术馆最初即被翻译为“美国美术陈列所”。
庄士敦《紫禁城的黄昏》就将古物陈列所称为国家艺术馆:“收藏大部分该宝藏的武英殿作为国家艺术馆向公众开放” ⑥。
古物陈列所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昔日皇宫转化为博物馆时一样,也许出于反封建、防复辟的考虑,往往淡化其宫廷特色和历史价值,而单纯强调其艺术性。
五、它开创了中国国立博物馆的诸多“第一”
古物陈列所从创立伊始就设文书、陈设、庶务三课,其中陈设课统管文物保管、展览等事宜,类似欧美博物馆的业务主管制度。
1913年12月24日与《古物陈列所章程》同时颁布《保存古物协进会章程》,附设于古物陈列所的保存古物协进会有点类似未来国家博物院的董事会,而下设的评议部“掌关于审查鉴别事项”,应是我国最早的文物鉴定委员会。后于1927年正式成立古物陈列所鉴定委员会。
改建后的武英殿是我国国立博物馆最早的专用陈列室,宝蕴楼是我国国立博物馆最早的专用文物库房。
古物陈列所在成立之初,即对承德、沈阳运京文物 “约同古玩商家逐件审定,折中估价”,并由此对文物进行分级。1924年总统宴请外国使臣,从古物陈列所借青铜、陶瓷等53件“上品古物”陈列。1934年古物陈列所清理馆藏文物时,“因所藏古物为数甚多,详细点查非经年不能蒇事,经会同监交委员左恒祥呈准,选择凡在历史上有相当价值之各种极贵重物品,先行点查……由所按照从前鉴定所得最精贵之品,提出古铜、瓷器、画轴、手卷、珠石玉器、笔墨砚章、雕漆等共五百九十六件,共同逐一点验。”⑦
在现代文明方面,古物陈列所也开风气之先:1914年5月安装紫禁城内的第一部电话(逊清皇室占据的紫禁城后宫是在1921年溥仪15岁时才安装第一部电话);1914年7月1日火灾后不久安装自来水系统;1916年2月前建成印刷室并印制出第一批明信片销售;1930年在宝蕴楼偏西院内东房设立照相室;此外,公共厕所也逐步建成。
六、古物陈列所的开放在世界各国皇宫的博物馆化进程中也占有重要位置
让我们以古物陈列所、卢浮宫博物馆、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和托普卡普宫博物馆为例,从宫廷始建年代、建成年代、最初作为博物馆开放的年代和全部开放的年代几方面进行比较,不难看出古物陈列所的综合指标仅次于卢浮宫:
古物陈列所的开放是整个紫禁城开放的先声,它为整个故宫的开放作了舆论上、思想上的准备,也为整个故宫的开放积累了经验、创造了条件。古物陈列所的许多规章制度也为后来的故宫博物院所借鉴。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古物陈列所不愧为故宫博物院的前身。
在各界筹备纪念故宫博物院成立80周年乃至紫禁城肇建600周年之际,谨以此文纪念紫禁城开放90周年。
注释:
①《谈所谓“大内档案”》,《鲁迅全集》(第三卷)第422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
②《内务部为筹设古物保存所致大总统呈》(1912年10月1日),内有“拟请照司所拟,于京师设立古物保存所一处”之语,说明倡议建立古物保存所应在1912年10月1日之前。
③《古物陈列所游览指南》,古物陈列所,约1928年。
④《古物陈列所游览指南》,古物陈列所,约1928年。
⑤《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第749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
⑥ 庄士敦:《紫禁城的黄昏》第180页,淡泊、思齐译,紫禁城出版社1991年11月。
⑦《古物陈列所二十周年纪念专刊》,北平古物陈列所,193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