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言
一 前言
时间:2012-01-01


2012年1月,任万平主任在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讲座”上做题为《揭开皇后的盖头来——清代皇帝大婚礼仪》的讲座


      “礼”字,中国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解释为“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原是人们供奉鬼神的一种原始习俗。当国家出现后,礼则成为维护等级制度的一种手段,表现为正君臣、笃父子、睦兄弟、和夫妇的行为规范,由此,上下尊卑的等级秩序得以实现。在记载中国古代历史的“二十四史”中,记载制度史的《志》这一部分中,《礼志》都占了极大的篇幅;集古代典章制度大成的政书《通典》共200卷,其中《礼典》就占了100卷;清代的《皇朝通典》中《礼典》占了22卷,也是最多的一类制度。而在这些《礼志》与《礼典》中记载的各种礼仪中,有关皇帝(包括后宫)的就占了三分之二,并且具有统领的作用。因此,要想了解古代社会的礼制,皇家礼仪成为最重要的对象。随着封建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礼制的内容也日臻完备,到了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清王朝,其礼制则为集历代礼制之大成。所以,总观清代礼制,可全面反映中国封建礼制的发展脉络,了解历代礼制的损益增减。

  清代礼制仍沿袭周代以来的“五礼”,即吉礼、嘉礼、军礼、宾礼、凶礼。吉礼就是有关祭祀的礼仪,嘉礼就是有关庆典性的礼仪,军礼就是有关校阅军队的礼仪,宾礼就是礼遇国外使节的礼仪(实际上,在中国古代社会并未真正与外国建立外交关系,只是对一些藩属国的关系而已),凶礼就是关于丧葬礼仪。清代的吉礼共有129种、嘉礼74种、军礼18种、宾礼20种、凶礼15种。

  由于礼制的内容非常多,在此,我只能选择性地与大家探讨其中的一个,这个礼仪可以与今天的我们有更多的对话可能,那么就是嘉礼中的婚礼。皇帝的婚礼与百姓的婚礼在名称上不同,皇帝结婚叫大婚,其礼仪程序也较百姓繁复。下面,我们主要讨论清代皇帝的大婚之礼。在讨论大婚礼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有哪些皇帝在紫禁城中举行了大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