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天历二年(1329年)加封大都城隍神为护国保宁王,夫人为护国保宁王妃。都城隍庙建于元至元四年(1267年),明永乐中重建,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正月庙灾,诏工部重建。清雍正四年(1726年)、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屡发币兴修,恢宏钜丽视昔有加,庭中有清世宗雍正帝及清高宗乾隆帝御制碑文亭各一。都城隍庙原在宣武门内西单牌楼西闹市口城隍庙街上,庙门为顺德门、阐威门,凡三重,均3间,左右门各一。前殿5间,东西两庑各3间,迴廊各22间,连檐通脊。前为甬道,东御碑亭1,西燎炉1。后殿5间。阐威门外东为治牲所3间,井亭一。门南,东西钟鼓楼各一。凡殿宇门庑覆筒瓦。门楹丹雘梁栋五彩。正殿前楹有雍正皇帝御书匾额“永佑畿甸”,联曰:“保障功隆,俎豆千秋修祀典;邦畿地重,灵威万国仰神明。”正殿后楹为乾隆皇帝御书匾额“神农依民社”,联曰:“灵巩天垣,和会九州风雨协;报崇国祀,盈宁亿禩社方安。”后殿匾额“福荫黄图”为乾隆皇帝御书。今庙址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