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府是元代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的简称。唐代宗朝(763—779年)初设枢密使,当时只是用宦官充任,以承诏旨,传达五命。五代厚梁(907—923年)时,一度更枢密院为崇政院,改用士人。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复改崇政院为枢密院。宋代以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关,与中书省分掌文、武二权,号称“二府”。元代以军事为重,枢密的权位就更显赫。带有“枢府”铭的卵白釉瓷属“枢密院”的定烧器是毫无疑问的。在已知带铭文的元代卵白釉瓷器中,以带“枢府”铭者最为多见,1984年安徽歙县一窖藏出土了109件“枢府”铭卵白釉印花盘,实属罕见。成书于明洪武年间的曹昭《格古要论》及成书于清嘉庆年间的蓝浦《景德镇陶录》对枢府瓷均有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