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纛

纛(音导),古代军队里的大旗。古代于军队出征、班师、凯旋等军事活动中多祭旗纛之神。《明史》卷五十载:“洪武元年,礼官奏:军行旗纛所当祭者,旗谓牙旗。黄帝出军诀曰:‘牙旗者,将军之精,一军形候。凡始竖牙,必祭以刚日’。纛,谓旗头也。《太白阴经》曰:‘大将中营建纛,天子六军,故用六纛。牦牛尾为主,在左马非马首。’唐、宋及元皆有旗纛之祭。”清代,天命十年(1625年),定沈阳,还军扈浑河,割牛祭纛。天聪元年(1627年),征朝鲜,次年凯旋,立纛拜天。自是出征、班师祭纛以为常,时纛附关帝庙也。世祖入关后,始行望祭。圣祖康熙皇帝征噶尔丹凯旋,翼日,为坛安定门外,致祭随营旗纛,用太牢,始遣大臣行礼。雍正初定三年一祭。凡旗纛皆庋内府,祭则设立。各省祭旗纛则遣武官戎服行礼。

问题反馈
图书馆

图书馆

视听馆

视听馆

故宫旗舰店

故宫旗舰店

全景故宫

全景故宫

v故宫

v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