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乾隆朝检定的玉印中有一批明代琢制的玉印。这批玉印中的少量初录于罗王常编、顾从德校成的《辑古印谱》扩充本中,共计13件。罗王常所辑《秦汉印统》中增录至80余件。其中的战国封君名号印、楚汉之际的封王印、汉名臣姓名印、汉世以后的妇人封君印,都并非是名实相符的历史遗物。从这批托名玉印的内容看,战国封君者都是战国时期六国的能为之士,楚汉之际的封王皆是乱世枭雄,又有汉家开国勋臣,或为股肱屏障,而汉名臣如叔孙通、公孙弘、薄戎奴、卫青、苏武等人,或通儒典佐汉,或承皇恩袭爵,或以武功垂世,或为坚守气节,都是名标青史的人物,此外尚有称为秦朝传国玉玺在内。
对这批玉印,乾隆皇帝似意有所属,虽有御题,但终未深究,笼统称其为秦汉旧物,并授意诸臣检编,成《韫古含珍》与《珍罗芝检》。其中又有一批不排除是乾隆朝之前一段时期内的迎合之作,包括“皇帝寿昌”、“万寿无疆”、“既寿永昌”、“子孙世昌”等内容的大量吉祥语玉印。当时参与此事的词臣甚众,有梁师正、董邦达、于敏中、钱汝成、王际华、汪由敦、蒋溥、嵇璜、观保、裘日修、钱维城、张若澄等,众臣秉皇帝之意而行事,屡称这些“秦汉旧物”与《秦汉印统》相合等等,将鉴定依据推到前朝顾从德、罗王常诸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