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著名经学流派。研究范围以经学为中心而衍及文字音韵、名物训诂、历史地理、天文历算、金石乐律、校勘辑佚等各方面。研究方法重视实证,长于考据。每考一字,列举直证、旁证,往往累数千言,号称“实事求是”,“无征不信”,然难免有繁琐之弊。这种学术研究宗旨和研究方法至乾隆、嘉庆时期达到全盛阶段,故统称乾嘉学派。又因推崇东汉许慎、郑玄之学,以汉儒经注为宗,故也有称之为“汉学派”或“清代古文经学派”者。该学派由清初顾炎武开其端,继由胡渭、阎若璩奠定基础,至惠栋、戴震时正式形成。在惠、戴的各自师承影响下,又派生了“吴派”和“皖派”。除惠、戴外,乾嘉学派中具有成就和影响的学者不下60余人,主要有江永、王鸣盛、钱大昕、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毕沅、卢文弨、阮元、焦循、纪昀、王昶、凌廷堪、崔述、严可均、顾广圻等。他们分别在经、史、子、集与文字、音韵、训诂、辑佚、校勘等方面做出成绩,留下有影响的著述,为古籍的整理和研究积累了可资借鉴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