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庆历时期进士。初知鄞县,颇有政绩。神宗继位,王安石上书陈述各项制度的弊端,阐明改革主张。熙宁二年(1069年)为参知政事,次年拜相,开始推行青苗、均输、市易等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新政屡遭阻碍。熙宁七年(1074年)、九年(1076年)先后两次罢相,后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元丰三年(1080年)封荆国公,世称“荆公”。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或阐述政治见解与主张,或评价人物,或寄情山水,皆雄健简练,奇崛峭拔,富有感情色彩,既使抽象的道理生动形象,又使具体的记事增加了思想深度,布局灵活而又曲折多变。前期的诗歌长于说理,涉及许多重大而尖锐的社会问题,注意到下层人民的痛苦,替他们发出了不平之声。后期多写景诗、咏物诗,抒发一种恬逸的情趣,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