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约地点的问题
换约地点的问题
中英、中法《天津条约》签订后,咸丰帝派遣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前往上海交涉,力图挽回外国公使驻京等清廷认为最为难堪的条款。通商条款达成后,清廷命桂良二人就地在上海等候英、法国政府批准后现地换约,并命令钦差大臣僧格林沁在大沽口一带布防,以防止英法军队再次闯入白河。
1859年初,英法两国驻华公使换届,新任驻华公使英国的普鲁斯、法国的布尔布隆在启程来华之前接到本国政府的训令:坚持在北京换约。普鲁斯到达香港后与布尔布隆等人商议进入天津的路线,他们认为清廷经不起武力威胁,遂向桂良提出强硬照会,随后即启程开往天津,准备经天津进入北京。清廷得知后,紧急命令桂良星夜赶回北京主持换约,一面谕令直隶总督恒福照会普鲁斯和布尔布隆,制定他们经由北塘入京,限定随员20人,不得携带武器;同时还谕令沿途地方官妥为照料,准备迎接英法公使入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