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管宫廷祭享、宴劳、酒醴、膳馐之事的机构。明代光禄寺设光禄寺卿一人,从三品;少卿二人,正五品;寺丞二人,从六品。其下的机构设有典簿厅、司牲司、司牧局、银库等。清代光禄寺于顺治元年(1644年)设立。初隶礼部,康熙三年(1664年)由礼部分出。设管理事务大臣1人,由皇帝于部院大臣内特简;卿2人,少卿2人,典簿2人,署正8人,署丞8人,笔帖式18人,司库2人,库使8人,堂书4人,经承15人。职掌为:祭祀前,会同太常寺卿,由御史和礼部司官监视,亲视宰性,祭毕,将祭肉进于皇帝及分给各衙门;遇三大节及大婚等喜庆典礼,备宴席;遇丧礼备奠筵;僧道诵经备供筵、斋筵;供给官员、少数民族及外国贡使各种食物;年终须给蒙古王公肉、鱼等。下设大官署、珍馐署、良酝署、掌醢署、典簿厅、当月处、银库、黄册房、司牲司等机构,负责供备猪只、征收地租银、存储器皿、备办各种食物、管理果园、管理寺官俸饷、文移、监用堂印及各种费用等。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裁撤归礼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