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廷弼(1569或1573—1625年),湖广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字飞百。万历进士。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以兵部右侍郎任辽东经略。他以“洒一腔之血于朝廷,付七尺之躯于边塞”的壮志雄心,招集流亡,整肃军纪,严格训练,核实军武,按劾将吏,由此军威复振,人心复固。在他经略辽东的一年间,后金不敢轻举妄动。熹宗即位后,听信谗言,不辨是非,即位后不到一个月,便免去熊廷弼职务。天启元年(1621年),辽阳、沈阳失守,辽河以西军民纷纷逃亡,辽东局势十分危急,熊廷弼再次被起用经略辽东。他审时度势,提出三方布置策。主张积极防守,伺机反攻。巡抚王化贞反对熊廷弼的三方布置策,主张分兵把守,全力进攻。天启二年(1622年),王化贞兵败,广宁失守,熊廷弼竟因此受到攻击,昏聩的明熹宗将其下刑部大狱。天启五年(1625年),在阉党一再蛊惑下,他被冤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