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初五日的端午节,民间有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门前悬艾蒿和菖蒲、采药等习俗。清初皇帝和大臣乘舟游西苑,北桥登岸;在南台(后至瀛台)欢宴至暮。康熙时有御制《五日泛舟赐内大臣侍卫宴》诗。乾隆时在圆明园望瀛洲亭宴赏。五月初一至初五日,宫廷用膳均有粽子,并用粽子供神敬祖。道光三年(1823年)以前,南府仿江南习俗,在圆明园望瀛洲作斗龙舟表演,并在龙舟上承应各项玩艺。例如:道光三年(1823)五月初一日,承应节目有“瑞雨丰禾”、“设法取水”、“学八角鼓”、“吉祥锣鼓”、“莲花亭平台”、“彩台偶戏”、“应节呈祥”、“把式卖艺”、“善才三参”、“福禄天长”、“洞仙歌”、“石片平台”、“效学线偶”、“躲端午”、“五谷丰灯”、“光华宝塔”。五月初五日,承应节目有“瑞雨丰禾”、“高丽筋斗”、“吉祥锣鼓”、“莲花亭平台”、“彩台偶戏”、“太平有象”、“六合同春”、“善才三参”、“杠子”、“群仙拱祝”、“洞仙歌”、“石片平台”、“搬演戏法”、“光华宝塔”、“天师捉毒”。道光三年(1823年)以后,宫廷上述玩艺很少举行,仅按例承应戏剧。
端午承应剧本有《奉勅除妖 祛邪应节》、《灵符济世》、《正则成仙 渔家言乐》、《采药降魔》、《蒲剑闲邪》、《阐道除邪》、《混元盒》、《马祖称觞》、《东湖饯饮》、《仙镜呈江》、《洞仙荐卉》、《熏风雅奏》等。其中《阐道除邪》和《混元盒》为连台大戏,即多出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