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康古迹考察团”
“川康古迹考察团”
  1940年,当时的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由云南昆明迁往四川南溪县李庄。两单位联合成立“川康古迹考察团”,开始对四川、西康进行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考察团的规划决策者是著名考古学家李济,吴金鼎任团长,负责具体工作计划和考古现场主持。“川康古迹考察团”原拟在四川进行六个区域的考古发掘工作,其中彭山、金堂、灌县被规划为第二区。受条件、环境的限制,实际考古发掘只在第二区进行。1941至1942年,考察团成员吴金鼎、夏鼐、曾昭燏、高去寻、陈明达、王介忱等先后在四川彭山寂照庵、石龙沟、丁家坡、王家沱、豆芽坊沟、砦子山等处发掘崖墓77座,砖室墓2座。发掘品大部分为陶俑、陶器。其后“川康古迹考察团”又发掘了牧马山等处,至1942年12月工作全部结束。文物出土后即运往南溪县李庄保存整理,整理工作由曾昭燏负责。这批文物在抗战胜利后被运往中央博物院(今南京博物院前身)。1991年《四川彭山汉代崖墓》考古报告正式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