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戏曲研究所所长王跃工一行四人赴湖南省博物馆库房考察古琴藏品的报告

时间:2019-05-18

       2019年5月13日至15日,宫廷戏曲研究所所长王跃工与研究人员曹连明、孙召华、刘国梁一行四人赴湖南省博物馆库房考察古琴藏品。此次考察共取得两项成果:


       一是在湖南省博物馆研究人员的陪同下观摩古琴文物藏品八把,分别是:谭嗣同藏琴、万壑松风琴、清仲尼式“古琴”(藏者将其命名为古琴)、回鹤琴、湖南省浏阳礼乐局礼乐用琴(两把)、独幽琴、祝公望蕉叶式琴。


       二是与湖南省博物馆文物技术保护中心副主任王宜飞(副研究馆员)、研究人员孙嵩进行了交流,具体了解了湖南省博物馆古琴修复的经验。



图1.湖南省博物馆


       下面,我具体就此次考察取得的学术信息汇报如下:


       一、湖南省博物馆收藏古琴的基本情况


       湖南省博物馆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国家级重点博物馆,现有文物藏品约18万件(套),其中,古琴文物藏品53张,是国内收藏古琴数量较多,质量较好的博物馆之一,所藏之琴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在国内均属一流,其中不乏琴界之鸿宝,如马王堆出土七弦琴、唐灵机式独幽琴、唐寒泉漱石琴、宋万壑松风琴等。其中,飞泉琴、万历十年明琴、清海月清晖琴、左宗棠家传七弦琴、谭嗣同崩霆琴、礼乐局七弦琴等与故宫博物院藏琴有着密切联系。


       湖南省博物馆收藏的古琴有两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斫制年代久。湖南省博物馆收藏有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3号墓出土的七弦琴,距今2000余年,为我院所缺。此次,在展厅我们看到了这张琴。


 


图2、3.汉七弦琴


       这张琴是半箱式古琴,琴由琴身和底板两部分构成,面圆底平,与传世琴相同,这把琴面板材质松软,底板木质坚硬,面底可以分开,头部较宽,尾部较长较窄。面板和底板上各有一个T型凹槽,两块板合在一起时槽腹形成一个有效的共鸣腔,与传世琴不同此琴琴尾仅有一个雁足,承弦的岳山上有七条小沟,据此可知,此琴应有七根弦,半箱琴多为五弦,十弦,这是半箱琴中较早的七弦实物。岳山内侧的琴面上有磨损的痕迹,说明此琴是演奏用琴,而不是冥琴。该琴制作简朴,是研究中国早期弦乐器的重要实物资料。


 


图4.汉瑟


       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是西汉长沙国丞相利仓与夫人辛追之子的墓葬,此墓随葬的音乐类文物除七弦琴外,还有木瑟(残)、竹笛、木筑、木制编钟、木制编磬等冥器,七弦琴出土时,位于椁室北边厢的西部。



  图5.汉竽律管


       二是与湖湘先贤明末清初思想家王船山(夫之)、晚清经学家、文学家王闿运、晚清兴办洋务、收复新疆的左宗棠、晚清戊戌六君子的谭嗣同、近代古琴大师九嶷派创始人杨宗稷、近代古琴名家李伯仁等有着极深的渊源。


       二、湖南省博物馆古琴研究的基本情况


       湖南省博物馆于2006年启动了“馆藏古琴整理与研究”课题,并于期间两次举办馆藏古琴专题展览,并于2014年出版了《湖南省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馆藏古琴整理与研究》一书。


       近两年,湖南省博物馆启动了古琴修复项目,对馆藏的古琴进行修复,并于2019年5月18日开办古琴馆。在古琴展览和研究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


       在此次古琴修复与湖南省博物馆古琴馆筹备期间,他们走访了中国艺术研究院、浙江省博物馆、四川省博物馆、重庆三峡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等有着古琴收藏的博物馆,并于2019年4月到访我院,申请观摩了我院收藏的唐代飞泉琴,并与我院刘国梁等人进行了业务交流。这也是我院从事古琴保管、陈列与研究的宫廷部主任王跃工与曹连明、孙召华、刘国梁一行四人,于2019年5月13-15日赴湖南省馆观摩古琴并与其研究人员进行交流的契机。


       三、此次观摩古琴的基本情况(按观摩顺序)



  图6.于库房观摩学习唐独幽琴


       1、清代谭嗣同藏七弦琴


       目前所知与谭嗣同相关的古琴共三把,有谭嗣同监制的残雷琴(故宫博物院收藏)和崩霆琴(湖南省博物馆收藏)与谭嗣同藏七弦琴(湖南省博物馆藏)。


       谭嗣同藏七弦琴,湖南省博物馆之前将其划为清代琴,此次观摩讨论中,王跃工所长与湖南省博物馆王宜飞提出此琴时代可能比清要早,有明代琴的气象。


       此琴通长111厘米,隐间(有效弦长)103.5厘米,琴额宽17.7厘米,琴肩宽18.5厘米,琴尾宽13.5厘米,琴体较短小。


       琴面为桐木,琴底为梓木,冠角、岳山、雁足均为紫檀木,琴轸为象牙所制,龙龈处贴象骨,琴通体髹黑漆,漆面有洒金工艺,较为少见,原在龙池上下方的铭文被人为刮去,不知何故。


       2、宋代万壑松风琴


       宋代万壑松风琴湖南省博物馆藏三张宋琴中琴铭最为丰富的一张。它通长116.7厘米,隐间(有效弦长)108厘米,琴额宽17.6厘米,琴肩宽19.4厘米,琴尾宽14.6厘米。


       琴体通身保存完好,琴面为桐木,琴底为梓木,冠角、岳山、承露均为硬木,龙池、凤沼均为长方形,蚌徽,和阗青白玉琴轸,玉质雁足。


       琴背铭刻丰富,龙池上方刻万壑松风琴名,龙池左右刻杨宗稷先生亲笔题铭:“已巳八月廿七夜半,梦李君伯仁自沈阳过我,次日奉函送赵子昂家藏‘万壑松风’来,属审定,余即以梦告并调琴佳。嗣得书,云‘见怀之情,极于梦寐,神交千里,无阻关山’。琴即佳,请留,破岑寂。然畴昔之夜,实君神来,非我神往,少陵梦太白诗‘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是也。因纪大略刻于琴阴,仍寄李君,著其爱女爱琴情笃如此,梦后九日识于宣南舞胎仙馆。”落同社弟杨宗稷款。下钤甲子年生印。


       龙池内腹款为赵氏子昂家藏。


       龙池于凤沼之间刻雷渝铭文一篇:“吾友伯仁琴学名海内,竭精力,藏琴尤富。谓此题名下留隶痕已非始名,池内刻‘赵子昂家藏’五字,必宋以前旧物无疑。戊辰除夕得于长沙,传出自安仁陶氏。池东原刻‘道光丁亥’四字,西刻‘栗里丹冶陶镕珍玩’八字。其见重于世可知。每携以自随,北游花江,南至香海。及丁丑去金陵,琴书彝器丧失过半,惟兹孤桐得相携归隐于蓉峰下,殆亦土伸所知,女容所悦耳。渝与晨夕过从,风月啸咏,证以断文音韵,洵可瓌(瑰)宝,而历劫未毁,得非庆幸。爱为记之,以示不忘。庚辰六月伏暑,雷渝谨识。”下刻篆书雷渝、芷潜两印。


       龙池下方刻有铭文:“松雪珍琴,得之亡意,宓妃乍逢,帝妃偶至。花江香海,九丝愔愔。波涛云谲,独可人心。入山既深,松风万壑,仙乎移情,及尔偕乐。”下题:“庚辰七夕玄楼主人题”后刻香雪康客四字方印。


       此琴原为民国时期湖南琴家李伯仁旧藏,1954年由省文管会移交。


       3、清仲尼式“古琴”


       此琴清代仲尼式琴,它通长115厘米,隐间(有效弦长)105厘米,琴额宽15.5厘米,琴肩宽16.5厘米,琴尾宽13.2厘米。


       琴面为梧桐木,琴底为梓木,冠角、岳山、承露均为黄杨木。无弦、轸,未上漆,黑色漆。


       琴背铭刻:龙池上方有变体古文,考察组初步断定为“宝玺”二字,下有“何代之桐,何工之手,乃与造化争不朽,□□遗弃吾独有”后有“甲申逸渔铭,伯申篆刊”题款,下有此琴来历:“是琴昔为农家所藏,闻已相传数世,癸巳夏,于偶过其家见之,良材也,乞得以归,被已弦,有佳音,遂按法修治,命之曰古琴,而系以铭凡二十二字,邱方岳跋,吕伯申刊。”


       4、清代回鹤琴


       回鹤琴为清琴,民国湖南籍琴家李伯仁旧藏,它通长125.5厘米,隐间(有效弦长)116厘米,琴额宽17.6厘米,琴肩宽21厘米,琴尾宽14.2厘米。较为长大。


       琴面、琴底均为杉木,冠角、岳山、承露为红木,琴轸、雁足为黄杨木,蚌徽,未上漆,栗壳色鹿角漆灰。没有腹款、铭文及印鉴。


       5、6、清湖南省浏阳礼乐局礼乐用琴(两把)


       浏阳礼乐局礼乐用琴为礼制用琴,属于清晚期地方礼乐用琴,两张琴的岳山较低,有一张甚至无法演奏,因此考察组成员怀疑此琴为陈设器,并不应用。


       7、晚唐 独幽琴


       独幽琴是湖南省博物馆古琴收藏的重器。它是一把晚唐琴,琴长120.5厘米,隐间(有效弦长)111.7厘米,琴额宽20厘米,琴肩宽21厘米,琴尾宽15厘米。


       此琴琴面微弧,琴项斜收,琴肩在三徽四分的位置,腰在九徽到十徽之间。琴背面龙池在五徽五分到六徽五分之间,圆形,直径7.8厘米,凤沼在十二徽至十三徽之间,直径5厘米。


       琴体保存完好,琴面、琴底均由桐木制成。冠角、岳山、承露与其它琴一致由硬木斫成。通体原为栗壳色漆,后以朱漆修补多处,漆面破损处露出黑色鹿角灰胎,琴轸为翠玉所制,琴徽似玉非玉,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郑珉中先生认为是古书中所讲雷氏琴之瑟瑟徽。琴体漆面发蛇腹断、牛毛段、流水断、龟背断、梅花断等多种断纹。


       琴背铭刻:琴背肩部中央刻有草书独幽琴名,龙池下方为阴刻玉振大印,龙池内刻有隶书腹款“太和丁末”(唐文宗年号)四字。冠角处(冠角刻字较为特殊)右刻有杨宗稷题诗:“一声长啸四山青,独坐幽篁万籁沉。法物船山留手泽,况兼玉振太和琴。”左刻李静题字:“右诗九癸(嶷)师题,本船山琴也,太和乃唐文宗年号,《湘绮楼日记》以为雷霄斫。‘玉振’与武英殿长安元年琴相同,盖鲜于伯机印。李静注。”文后刻“伯仁印”。


       流传有序:此琴传为明末清初思想家王船山(夫之)所藏,后为民国时期湖南籍琴家李静(伯仁)所藏,李伯仁为九嶷派开山祖师杨宗稷弟子,因此焦尾有两段铭刻,杨宗稷曾赞誉其为琴界之鸿宝,将其认作唐琴的标准器,1963年由湖南省文管会征集,后移交湖南省博物馆。


       8、明祝公望蕉叶式琴


       明代祝公望蕉叶式琴是湖南省博物馆收藏的唯一一把蕉叶式古琴,古琴蕉叶式成型于元明之间,柷公望在其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此琴的地位也较为特殊。


       它通长121厘米,隐间(有效弦长)112.4厘米,琴额宽18.5厘米,琴肩宽20.3厘米,琴尾宽15厘米。


       此琴由杉木斫成,冠角、岳山、承露皆为硬木。原琴弦、琴轸俱失,蚌徽,雁足为红木。通体为黑漆,漆面发冰裂纹间牛毛断纹。琴身做蕉叶形,边沿做起伏。龙池内有腹款:“龙丘祝公望斫。”


       祝公望(约1477-1570间,明代成化至嘉庆年间),号海鹤,自称龙丘道人,世称海鹤仙翁,浙江龙游县从桂坊人,弹琴、斫琴名家,被称为“浙操之师”。此琴原为李伯仁藏琴,1954年由湖南省文管会拨交湖南省博物馆。


       通过这次对湖南省博物馆古琴文物的观摩学习,使我们了解了国内同行在古琴修复、展览上所作的工作。他们已经考察学习过很多有古琴收藏的博物馆,这一点上值得我们学习。


       想要保护、研究好故宫藏琴,我们的保管者也必须走出宫墙,走向其他馆舍。若能有机会将全国各家博物馆收藏的五百余把古琴有一大致地了解,仔细学习,并对其他馆舍古琴保管者、修复者、研究者所做工作、所用仪器、所掌技术有所了解、借鉴的话,能够更好地保管、研究、陈列我院所藏的珍贵名琴。

参考文献:


  陈建明主编《湖南省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馆藏古琴整理与研究》中华书局,2014年6月。

问题反馈
图书馆

图书馆

视听馆

视听馆

故宫旗舰店

故宫旗舰店

全景故宫

全景故宫

v故宫

v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