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辉研究馆员“寻找张择端的第二幅画”——故宫研究院学术讲坛第五十四讲

时间:2019-04-27

  2019年4月26日下午,余辉研究馆员在兆祥所(离退人员服务处)举办了“寻找张择端的第二幅画”的学术讲座。院内志愿者及多部门同仁到场聆听,现场交流气氛热烈。此次讲座为故宫研究院学术讲坛第五十四讲,由故宫研究院主办,研究室承办,研究室副主任王子林主持。


                                   主讲人:余辉 研究所馆员


  余辉研究馆员通过《清明上河图》卷尾张著跋文分析散佚的《西湖争标图》的传本,认为两图为装在同一匣囊的姊妹卷。分别从西湖争标考证、《西湖争标图》卷和《清明上河图》卷的逻辑关系、《金明池争标图》考证、元人《龙舟夺标图》新探、元代界画兴盛的原因五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于“西湖争标”的考证,讲座者认为画中所绘的西湖是汴京城西北的御苑金明池。在北宋俗称“西池”,位于城西新郑门外西北。北宋利用金明池经历了水战训练阶段、训练娱乐兼顾阶段及娱乐竞技的高峰阶段。绘画中的金明池应为第三个阶段,特别是徽宗朝的竞渡活动。龙舟竞渡在三国时期初步形成,自北宋淳化三年至徽宗朝之前,北宋内府从三月到五月在固定地点金明池开展水上演技和竞技运动。龙舟竞渡的竞争性极强,为北宋宫俗,在农历三月初三举行。南宋龙舟竞渡到淳熙年间才得以恢复。在争标规则上,程序大致分为天子金明池赐宴观戏、观牵引龙船出奥屋、小船列队表演、以船类别夺标。宋元几乎所有的龙舟竞渡题材绘画都表现了最后的夺标场景。


  《西湖争标图》卷和《清明上河图》卷(以下简称《西》卷《清》卷)的逻辑关系。两卷从名称构词上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西湖”对“清明”、“争标”对“上河”。《西》卷表现了皇家御园的宫俗,为实景;《清》卷表现了街肆百姓的民俗,为实情。且两卷的艺术水平相当,技艺俱佳,被誉为神品,成为北宋宫廷绘画的最高等级。两卷在1286年尚未散失,说明《向氏评论图画记》和该姊妹卷均在金代中都某私家手中。他们的佚失极有可能是在院内府被盗,因为只有盗贼不会考虑收藏的完整性。既然两件作品为姊妹卷,两者在形式上会有许多一致性,比如尺幅高度、装裱形式及画法肯定相同。由此可以推导出《西》卷也是一个手卷。


  《金明池争标图》页(天津市博物馆藏)考证。(以下简称《金》页)根据文献记载,张择端为宋代宫廷绘画史上最早画龙舟竞渡题材的画家。因而《西》卷对后世同类题材的创作产生了影响。根据《清》卷反射的信息可以推断出《西》的画面形态:同为北方建筑形式、写实性的建筑布局和景物、竞渡活动与《东京梦华录》相近、构图与《清》对比或对应、尺寸装裱形式相近、画法一致等。而《金》页是现存宋代最早的龙舟竞渡题材绘画,所以以此着手分析宋元题材作品。张择端款的《金》页实际应为南宋刘松年作品。画中建筑有江南建筑特点,画面的风格属于南宋院体的界画楼台,画面用绢紧密厚实应为宫绢,由此可以看出此画应为宫廷画师的纪实性绘画作品。而画中牌匾“琼林苑”的字迹等与刘松年在《罗汉图》的款字“开禧丁卯刘松年”的笔迹十分接近。从画面的特征、画者的生平经历及画法用笔综合分析,此卷应为刘松年的早期作品。针对前文分析,该图虽然不是《清》卷的姊妹卷,但基本复现了金明池夺标的实景实地,为寻找《西》卷传本提供了导向。

  元人《龙舟夺标图》新探。目前可寻的元人龙舟竞渡题材绘画达10幅以上,且名称、内容基本一致,均为王振鹏之迹的白描长卷。王振鹏受元仁宗喜爱,掌管宫中皇家藏品,擅长界画楼阁。关于元人《龙舟夺标图》(故宫博物院藏),其中的建筑为小屋装两攒斗拱、大屋装三攒斗拱,此为北宋建筑式样。而画中临水殿的落成应该是在政和年间。通过比较张择端《清》卷、南宋《金》页和元代《龙舟夺标图》卷的构思和构图,可进一步推定张择端《西》卷画面核心部分的基本形态,其中的一致性并非偶然形成。更引人注意的是,《龙舟夺标图》卷与《清明上河图》卷在尺幅高度和细节处理上高度相似,表现了画家对生活常识和认识的一致性。关于两卷画法不统一的问题,《清》卷设色而《龙舟争标图》为白描,这种现象通过文献推测应是为迎合穆宗隆庆皇帝的喜好,命画师改变了《清》卷的基本面貌。


  元代界画兴盛原因。元代界画的功利性表现在社会功利,最终获得政治利益。蒙古特殊的生存环境在入主中原后,逐渐适应了城市的定居生活。建筑审美逐渐以汉传为主。界画大师根据可行性的建筑或舟船图像,获得皇室青睐。


  整场讲座余辉研究馆员旁征博引、逻辑严谨,让听众不禁感叹其能力之深厚。在现场提问环节,听众反映热烈。通过图像对比追本溯源,其成果富有学术价值,从研究思路和方法上给我们提供了导向。



讲座现场

问题反馈
图书馆

图书馆

视听馆

视听馆

故宫旗舰店

故宫旗舰店

全景故宫

全景故宫

v故宫

v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