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避暑山庄建园315周年暨第十三届清代宫廷史学术研讨会在承德隆重召开

时间:2019-01-16

  清宫史研究会两年召开一次学术研讨会,今年适逢承德避暑山庄建园315周年纪念,故宫博物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沈阳故宫博物院、承德避暑山庄、清东陵、清西陵等20余家清宫史理事单位的百余名清宫史研究领域的学者专家2018年10月11—13日聚会承德,向大会提交90余篇学术论文,共同探讨清宫史各领域的相关课题。10月11日上午纪念避暑山庄建园315周年暨第十三届清代宫廷史学术研讨会开幕式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李国荣副馆长主持,承德市文物局曹金岗局长、故宫博物院任万平副院长分别致辞。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清宫史研究会会长朱诚如致辞并作大会主旨报告。他在致辞中特别转达了93岁高龄的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戴逸先生对大会的祝贺以及对避暑山庄学研究寄予的厚望,并提议成立避暑山庄学会,以便组织和推进对避暑山庄学的研究。
 

开幕式致辞


  朱诚如会长以“从盛世遗产到世界文化遗产——纪念避暑山庄建园315周年”为题作主旨报告,论述了清代康乾盛世以87年时间构建的避暑山庄是中国现存的最大的古代皇家园林,是集历史文化、地理风貌、建筑园林、宗教民族特色于一炉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他认为:(一)避暑山庄是清王朝的第二个政治中心;(二)避暑山庄是清王朝团结北方各兄弟民族的核心基地;(三)避暑山庄是巩固北部疆土的大本营;(四)避暑山庄是中华建筑园林艺术宝库中的精典;(五)避暑山庄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水系是举世无双的自然遗产。这一盛世遗产的价值得到了世界的认同而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这是中国人民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卓越贡献。


  开幕式结束后,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韩利,故宫博物院宫廷部研究馆员郭福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研处副处长伍媛媛,吉林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专家李治亭,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徐凯,凤凰卫视投资收藏制作人、艺术品市场评论人谢冰先生,先后作了学术报告。其中,韩利对珍藏于避暑山庄的康熙帝《操舟说》和乾隆帝《斗鹿赋》作了解析,探讨了其中所蕴含的治国安邦的仁政理念;郭福祥将清宫典藏文物与档案资料对比分析,对1793年来华的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所献礼品作了考察,并探讨了天朝大国思想和朝贡体制对官方表态和实际认知的影响;伍媛媛利用清宫档案,对乾隆朝台湾生番赴避暑山庄贺寿朝觐的源起、过程及意义作了考述,认为该朝觐活动对维护海疆一统具有特殊的政治意义;李治亭高度评价了清代统治者所倡导的“大一统”理念,认为该理念对维护民族团结、推进边疆与内地一体化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徐凯探讨了雍正帝对八旗的改革,分析了独特的八旗政治文化,指出八旗文化具有由“尚武”转向“尚文”的演进趋势;谢冰则对清末被劫掠至国外的清宫珍宝作了追踪。

 

会议现场


  大会还分三个小组进行了学术讨论,近百名学者作了发言。其中故宫博物院宫廷部研究馆员王子林以《乾隆花园的叠山设计与山河之象》为题作了报告,作者以《淮南子》中“山河之象”为理论依据,揭示了一条隐藏在乾隆花园中的腾伏山脉,据此分析了乾隆帝的叠山思想;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副馆长李国荣先生对记述光绪帝死亡的相关档案作了考究,通过多种档案的对比分析,认为光绪帝病死之说疑点重重;清东陵文物管理处副主任李寅先生对乾隆帝循贵妃的出身及人生经历作了考察,以翔实的史料勾勒出了一位宫闱后妃的悲喜人生。其他学者也都一一作了精彩发言。


  第二场大会发言,由沈阳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理研究馆员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所长阚红柳、沈阳故宫博物院李兴华、清西陵文物管理处邢宏伟等五位专家作了大会发言。其中,阚红柳教授以档案史料辅之宫廷绘画,分析了规模宏巨、颇具满洲特色的冰戏制度;李兴华研究馆员则通过对清帝北巡与东巡的路线分析,指出巡守之制对巩固满蒙联姻、维护北疆安定的重要意义;邢宏伟研究馆员则对崇陵的修建过程作了论述,分析了清末民初社会大变革时期赋予崇陵的时代烙印。


  闭幕式由承德市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管委会副主任孙继新先生主持。清代宫廷史研究会秘书长李国荣先生做了大会总结,对承办本次会议的承德避暑山庄和清代宫廷史学会各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表示了感谢,并对新近入会的北海公园、雍和宫管理处、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等单位表达了热烈欢迎,随后他深情回忆了清宫史学会走过的近三十年的历程:三十年来,清宫史学会见证了宫廷史研究从故宫博物院走向各皇家园林单位,不断壮大的发展历程,也见证了了一代又一代学者从意气风发到两鬓斑白、从后辈小生到学术专家的成长历程。希望各会员单位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不断探索清宫史研究的新领域,促进档案、建筑、文物等多学科、跨专业的综合研究,将清宫史研究提升到新高度!

问题反馈
图书馆

图书馆

视听馆

视听馆

故宫旗舰店

故宫旗舰店

全景故宫

全景故宫

v故宫

v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