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文物研究所组织观看《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

时间:2018-04-10

  2018年3月2日上午,故宫博物院藏传佛教文物研究所组织去首都博物馆参观《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藏研所、器物部雕塑组、宫廷部各科组以及院外藏传佛教文化爱好者们得知这一活动积极响应。此次参观学习,由罗文华所长主持讲解。


  《天路文华》特展是首都博物馆的开年大展,展览汇集了北京、西藏、河北、重庆、青海等5省市自治区的21家文物管理单位,共216件(组)文物。其中,西藏地区文博机构和寺庙13家单位提供文物185件(组),三级以上国家珍贵文物占参展总量的90.8%,是近年来西藏地区文物在外地展示规格最高的一次。更为重要的是,大昭寺、扎什伦布寺、萨迦寺、夏鲁寺、敏珠林寺、丹萨替寺等提供的文物均为首次与公众见面。这216件(组)文物归纳成四个部分展示,分别是“文明溯源”、“高原天路”、“雪域佛韵”、“和同一家”。


  从此次展览的定名可以看出,西藏的历史和发展是展览要表达的最核心概念。因此,这次展览的结构和文物的组成是全方位的、多角度的、历史跨度很长的大型展览,不同于以往侧重宗教和佛教文化的西藏文物展。如此重磅的展览,罗文华所长带领大家认认真真的参观学习了两个小时,随着讲解的深入,首博的讲解员和越来越多的观众紧紧围绕在罗老师身边听讲,罗老师也倾尽全力为大家奉献了一场极其精彩的现场解说。



  罗老师向观众们介绍,藏传佛教在西藏人民心中的地位非常殊胜,以至于纵观整个西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与藏传佛教的发展密不可分。本次展览从西藏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古遗迹开始,包括昌都卡若文化、拉萨曲贡文化等都有典型器物展出。后来随着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愈发显耀,北接河西走廊与新疆,西南是中亚和南亚的交通要道。唐蕃古道、吐蕃-泥婆罗道,乃至唐宋以后的茶马古道等,实际上都可算作高原丝路体系中的一部分,通过这些道路,古代西藏与内地和周边国家保持着文化交流和经济往来,直到唐蕃会盟,终于拉开了西藏与中原地区正式交往的大幕。两个小时的时间里,罗老师与大家不断交流,并解答各种问题。对于最受瞩目的一些作品,罗老师和观众热情互动。例如:3世纪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札达县曲踏墓地出土的黄金面具,大小与真人面部相仿,在该地区同时也出土了其它几件黄金面具,可以反映出象雄存在的覆面葬俗;供奉在大昭寺的银壶应是希腊和中亚文化的混合体,其作用从酒器演变为祭器;大昭寺明代永乐年施大威德金刚唐卡,体量之巨大,工艺之精细,堪称织绣唐卡中的精品,是国宝级文物;以及阎立本所绘《步辇图》,记录了唐太宗李世民在宫苑内接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历史性画面,意义十分重大。


  通过观展,我们了解到了曾经的青藏高原并非孤立发展的区域,他与外界存在着相当规模的交往、联系与融合。长期与中原和周边国家地区之间的沟通联系,使得古代西藏对交通有很强的倚赖,展览让这段瑰丽的雪域丝路被重新揭示和认知,我们也由此看到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古代西藏历史、文化和艺术。参观结束后,观众们纷纷表示收获良多,对罗老师的讲解赞不绝口,并希望藏传佛教文物研究所以后可以多举办类似活动。


问题反馈
图书馆

图书馆

视听馆

视听馆

故宫旗舰店

故宫旗舰店

全景故宫

全景故宫

v故宫

v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