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研究院学术讲坛第五讲:丁香教授《当代美国汉学界的文本研究一窥──<中说>千年之谜的突破》

时间:2015-04-22

  2014年11月3日,在院第二会议室,美国康奈尔大学亚洲研究系中国文学副教授丁香女士作了题为“当代美国汉学界的文本研究一窥──《中说》千年之谜的突破”的学术报告。来自研究室、故宫学研究所、器物部、宫廷部及其他北京市文博单位20余人旁听了讲座。
  丁香教授首先简单介绍了当代美国汉学界文本和书籍史研究的动向与进展。目录研究、版本校对及流传史研究、古籍辨伪研究是当代美国文本研究的三大主要类别。按文本的时代划分,美国文本研究学者的研究内容可分为三类:一是汉代以前文本,除古籍外,以竹简为主,这类研究的成果颇多,且多较为精深,这部分学者是美国汉学界中十分活跃的群体;二是东汉到唐末宋初时期文本,关注文本流传史和接受史,丁香教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这一范围;第三是明清时期文本,研究这部分文献资料的学者主要偏重于印刷史。
  随后,丁香教授以王通《中说》文本的研究为例展示了她近年的最新研究成果。从十一世纪以来,隋朝大儒王通(约584年—617年)及其《中说》一直是文人、学者们争论不休的对象。引起争执的根本原因是流传在世的《中说》文本不仅错误百出,而且露骨的夸张、离谱的虚构比比皆是,致使很多学者对《中说》,甚至王通本人的真伪提出强烈质疑。虽然当代学者大多对王通本人的真实性不再持怀疑态度,但《中说》文本的来源及流传依然是一个千年未解之谜。丁香教授从《中说》文本的特征入手,以“文式类型”和词汇两个层面进行考察,试图勾勒出《中说》文本内部的动态修改痕迹,如文本的重新修订、后期添加多种材料以及各种编辑手段的综合运用等等,以此判断区分《中说》文本中的早期材料、后增内容,甚至谬误的文献。最后,站在文本研究方法论的高度上做出结论:《中说》文本在流传过程中,经过了不同时代的各个编辑者出于各自目的和意愿的不断修改,其文本的编辑整理并非限定于某个特定的编辑者和特定的时代。因此,现代学者研究古籍,特别是古代流传的文本,应该避免用当代的版权意识来阐释过去文本的形成和流传。
  在学术报告结束后,现场听众踊跃发言和提问。其中,任昉研究馆员受王素先生之托,简要介绍了王素研究馆员在1983年与王冀民先生共同撰写的《文中子辨》一文,与丁香教授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还有听众提出问题:在进行试图重构当时历史的相关研究时,是否有什么陷阱要注意?丁香教授回答说,历史学家的神圣职责是为历史做出解释,历史研究最重要的是尊重我们的研究对象。因此,切忌以先入为主的态度进行研究,而要让文本自己说话(Let the text speak),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落入研究陷阱。
TAG标签耗时:0.0053629875183105 秒

关键词: 王素
问题反馈
图书馆

图书馆

视听馆

视听馆

故宫旗舰店

故宫旗舰店

全景故宫

全景故宫

v故宫

v故宫

丁香教授

丁香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