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风遗韵 旷代绝笔——记“韩休墓壁画与韩滉《五牛图》研讨会”

时间:2015-11-20

  2015年9月29日,“韩休墓壁画与韩滉《五牛图》学术研讨会”在故宫博物院兆祥所召开。故宫研究院与北京大学历史系、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协同举办了此次会议。
  会议上半场主要对韩休墓壁画的图示内容进行解读,由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余辉主持。韩休墓发掘项目的负责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专家刘呆运先生就此次考古发掘情况作了详尽的报告,认为此墓中的出土墓志和墓室壁画对研究韩氏家族及唐代壁画至关重要。
  就壁画的图示研究,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郑岩教授和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朱青生教授给予介绍。郑岩教授认为,单从写实角度研究图像或有不妥之处,乐舞图中的人物是南北方意象的杂糅,并非写实可以解释,画中人物服饰华丽、构图整齐。薄松年先生提出:唐代美术是一种贵族美术,善于表现精致富丽的内容,借此凸显贵族社会的需求。树下高士图与乐舞图主题风格不协调。郑教授解释,这可能是幻象的杂糅组合,并不构成严格的宗教观念。对郑岩教授“山水图行笔粗率”的观点,朱青生教授持不同意见。他从壁画中透露的“疏体”和“书画同源”问题解释墓中的图示和笔意;山水图与颜真卿《祭侄文稿》两者的运笔有相关性,并非笔法粗率而是我们文化现世起源的追求。
  壁画是时尚的结合体,图像之间有一定的关联。北京大学李淞教授认为乐舞题材多出现在唐代贵族墓室中,图中场景是唐代宫廷乐舞的生动再现,。隐士图或蕴含墓主人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墓中壁画是墓主人对理想人格、居所和归宿的向往,是价值观自然观生命观的体现,构成壁画结构的内在关联。
  会议下半场由故宫博物院专家对《五牛图》的收藏、造型、题跋及修复作报告交流,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朱青生教授主持。
  故宫书画部张震先生从乾隆题跋入手探讨《五牛图》内涵。他认为最初该图只是文人的赏玩之物,后强调与“农艰”有关,牛的含义从隐逸转向农耕。乾隆将项圣谟《临韩滉五牛图》、蒋廷锡摹《项圣谟临韩滉五牛图》与韩滉《五牛图》三卷合藏在丰泽园的斋室里,命名为“春耦斋”。通过此命名和乾隆的一系列活动,《五牛图》变为国家重要农业典礼的附属物。春耦斋中的《五牛图》因为特殊的收藏活动具有了政治意义。
  故宫研究室余辉先生和王连起先生对《五牛图》的造型和跋文分别作了详细的考证。余辉先生从韩滉生平探求影响《五牛图》造型的因素。浦津渡出土的四尊铁牛为公元724年铸造,而公元777年之后,韩滉南下做官,浦津渡是其出陕的必经之地。韩滉经过此地会有所观摩并用于创作中。王连起先生根据五牛图中的三段题跋讲述赵孟頫的相关经历。赵孟頫入仕元朝,自知兼济天下不可实现,尤其是元世祖晚年,派其当耳目,他十分惶恐,于是要求外调。至元二十八年他从赵仁举手中购得五牛图于家中研究。题跋中“不知何时归太子书房”表明此图被元英宗强行要走。徐建华先生对《五牛图》的修复问题简单介绍。此画送修前脱色严重,由于年限较长,纸张起到氧化作用,矿物质颜色沉积,植物颜色挥发,给画心清洗造成困难。纸张破损,修补难度较大。另外骑缝章的揭裱造成困难。
  会议最后,与会专家与现场听众对《五牛图》的作者及真伪进行了热烈讨论。余辉先生强调:不要解释和怀疑一切。若怀疑其真实性,需用可靠材料去证明。
  本次会议专家从考古、图示、笔法、题跋及修复等方面对韩休墓壁画及《五牛图》做出全新解读,也进一步厘清了韩休墓壁画发现的重要意义及其重要价值。TAG标签耗时:0.04702091217041 秒

关键词: 韩滉 故宫研究院 颜真卿 项圣谟 蒋廷锡 赵孟頫 至元 画心 清洗
问题反馈
图书馆

图书馆

视听馆

视听馆

故宫旗舰店

故宫旗舰店

全景故宫

全景故宫

v故宫

v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