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举办“黄苗子郁风艺术展”研讨会
故宫博物院举办“黄苗子郁风艺术展”研讨会
故宫博物院举办“黄苗子郁风艺术展”研讨会
时间:2011-09-21
  2011年9月16日下午,“艺缘——黄苗子郁风艺术展”研讨会在故宫博物院建福宫敬胜斋举行,由故宫博物院李文儒副院长主持,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人民日报》资深记者李辉、历史学者毛佩琦、百雅轩负责人李大均、故宫博物院专家学者单国强、杨新、许忠陵、余辉、张志和等先生及黄苗子先生的次子黄大刚出席。
  与会者纷纷回顾了与两位世纪老人生活中或是精神上的交往经历,高度评价了他们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赞扬他们所代表的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价值,并肯定故宫博物院长期以来对文化传承的关注与践行举措。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说:“这一代中国知识分子所面对的问题,既有文化拯救社会、启蒙民生这样的道义与责任,也有中西方文化碰撞带来的难题。因此关于他们的展览、出版、研究活动值得一做再做,使他们身上的精神价值和作品中的创造特质得到更好研究,以至发扬光大,成为感召今人创造的动力。”
  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对他们在传承中国文化艺术方面所做的坚持与贡献表示给予特别尊重和特别敬意。
  《人民日报》资深记者李辉回忆了郁风老人开朗纯真和苗子老人内敛从容的音容笑貌,以及他们在政治漩涡中始终坚持对艺术的纯真、对文化的包容开放态度。
  书画专家单国强称赞两人在晚年的创作仍充满青春活力和诗的意境。
  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新认为,这两位艺术家的本质是不同于“文人”的“文化人”,代表着对社会有责任有担当的一代中国知识分子。
  历史学者毛佩琦则从另一个角度谈到他们是从文化中汲取艺术创作营养的“有文化的艺术家”,并且最可贵的是在战乱年代能够以文化人的责任感,坚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
  百雅轩负责人李大钧表达了对黄苗子老人博大心胸、超然物外的敬佩之情。
  书画专家许忠陵回忆起与郁风女士共事经历中的一些珍贵往事。
  书画专家余辉谈到,两位老人能将多种文化和艺术创作形式有机地融会贯通,而黄苗子老人更是兼具艺术史家与艺术家的身份,都让人赞叹不已。
  传统文化学者张志和以启功弟子的身份谈了两位文化长者的交往故事,见证了一代文化者的才情之高与真情真性。
  李文儒副院长最后表示,故宫博物院神武门展厅已先后举办过张仃、饶宗颐等文化名人艺术展,此次举办黄苗子郁风艺术展及研讨会,一是向两位世纪文化老人致敬,二是表达故宫对中国文化、艺术发展的关注,延续我们对中华艺术由古至今的收藏脉络,以及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传承责任。

黄苗子

黄苗子,曾用名黄祖耀,广东中山人。生于1913年。当代知名美术史家、美术评论家、作家、漫画家、书法家。先后任《新民报》副总经理、贸促会展览部副主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曾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文联委员,第五六七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著有《货郎集》、《敬惜字纸》、《无梦庵流水账》、《青灯琐记》、《风雨落花》、《雪泥爪印》、《世说新篇》、《牛油集》、《三家诗》、《吴道子事辑》、《八大山人传》、《画坛师友录》等。
先生8岁师从邓尔雅学书法,诸体兼备,颇具功力。

建福宫

建福宫,面阔三间,卷棚歇山顶,黄琉璃瓦绿琉璃瓦剪边,带周围廊。前檐廊左右与抄手游廊相接,左右廊可通至第二进院。室内明间为宝座,东西次间为休憩之处。室内装修为金漆描绘,紫禁城建筑中甚为少见,堪称精品。乾隆皇帝赞其建筑“俭朴而不至陋,环境幽雅而匪遐。”

敬胜斋

敬胜斋,外观九间,内分为东西两部分,东五间与延春阁正对,两侧接游廊与阁相连。室内阁上有匾曰“旰食宵衣”。是对帝王废寝忘食,勤于政事的赞誉。斋西四间偏于花园的西北角,为乾隆八年西墙西移后所添建。

神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