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紫禁城学会召开第六次学术研讨会
中国紫禁城学会召开第六次学术研讨会
中国紫禁城学会召开第六次学术研讨会
时间:2007-10-29
  中国紫禁城学会第六次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0月29日在京召开。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中国紫禁城学会会长郑欣淼,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孔繁峙出席会议。中科院院士、名誉会长、著名学者侯仁之先生为大会发来贺辞。名誉会长、著名学者罗哲文先生,副会长、著名学者阎崇年先生,在京的副会长、顾问,以及个人代表和团体会员代表150余人出席会议。开幕式由常务秘书长裴焕禄主持,常务副会长、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晋宏逵致开幕辞。
  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明清宫廷建筑,包括宫殿、苑囿、坛庙、陵寝、行宫、官署、王府及其他宫廷用建筑从元到明、从明到清的演变与发展;对古建筑的科学保护、合理利用的新经验。研讨会共收到学术论文和论文提要104篇,内容涵盖宫廷建筑的历史沿革、使用功能、礼仪制度、工官制度、建筑法式、建筑结构、装饰装修、艺术特色、风水格局、附属设施、史料考证等各个方面。论文涉及古建筑保护的多个领域和相关专业,理论方面有关于中国木结构文物保护原则与实践等有关文物保护原则的研究,以及古建筑复原、勘测设计、防火防雷、变形观测、无损检测、相关文物保护与古建筑的空间展示策略等古建筑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的经验和探索。
  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在会上作了《故宫维修五年》的研讨报告,副院长晋宏逵作了关于中国木结构建筑保护原则与实践的研究报告。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市古建筑研究所、第一历史档案馆、沈阳故宫博物院、十三陵特区、承德避暑山庄等16家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在大会上作学术报告,30多位专家在分组会上宣读了论文。
  这次研讨会呈现出三个特点:
  一是收到的论文不仅数量多,而且涉及的内容广泛。除有对古建筑的保护研究外,还有对历史档案文献的研究。值得一提的是,从论文中可看到,一些年轻的学者在利用高科技手段对文物古建的保护研究上取得了新的成果。
  二是论文的水平比较高。不少同志在论文中既有大量的资料依据,又进行了认真地分析研究。特别是一些老专家、老教授的论文前后对比、中外对比,对实际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使青年同志很受启发。
  三是研讨会开得活跃。除了宣读论文外,还请阎崇年、杨乃济、郭华瑜三位教授作了精彩的学术演讲,使大家收益良多。
  研讨会于10月31日成功结束。研讨会形成的成果,无疑会对故宫学和紫禁城学的研究、对故宫当前的大修工程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行宫

古代京城以外供皇帝出行时居住的宫室。

沿革

“沿”,沿袭;“革”,变革,指事物发展变革的历程。志书中常以“沿革”作为门目,记述一地行政设置的发展变革,常与建置、城池、公署等目并列。其编写方法有两种:一按时间依次载述;二为表格形式,以年代为经,以事实为纬,称为沿革表,可省冗文,且能一目了然。

装修

古建筑外檐和内檐的门窗、槅扇、隔断、天花等木构件之统称。以其所处的位置分为外檐装修和内檐装修,安装在檐柱之间的装修称为“外檐装修”,安装在金柱之间的装修称为“内檐装修”。外檐装修包括槅扇、槛窗、横披、帘架、风门等,内檐装修则是室内的隔断、屏风、落地罩及博古架等。

避暑山庄

又称“承德离宫”、“热河行宫”,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位于今河北省承德市。始建于清代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五十年正式命名为避暑山庄。乾隆朝曾进行过大规模的扩建,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清代皇家园林。康熙皇帝玄烨和乾隆皇帝弘历,每年夏、秋季至此居住,处理政务等,使之成为都城北京以外的又一个政治活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