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出任政务院政务委员、编制委员会主任,后历任粮食部部长、中央财经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任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任委员等职。1954年参加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做大会发言。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80年恢复名誉。
著有《章乃器论文选》、《中国货币论》等书。在从事金融、经济研究之余,喜爱收藏中国古代文物,所藏陶瓷、青铜器品质极高。1954、1960两年间,章乃器先生将所藏文物总计1,192件无偿捐献给故宫博物院,其中宋龙泉窑五管瓶、宋邢窑瓶、周提梁卣、夔纹鼎等皆是其中精品。为丰富故宫博物院文物藏品做出了重大贡献。
邢窑
邢窑的中心窑场位于今河北省内丘县、临城县,因这一地域在唐代隶属邢州管辖,故名。始烧于隋代,唐代为繁荣期。盛产白瓷,胎质细腻,釉色洁白。唐代陆羽撰《茶经》中有邢瓷“类银”、“类雪”的记载。唐代邢窑白瓷曾一度被朝廷纳为贡品。唐代李肇撰《唐国史补》曰:“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说明邢窑白瓷在当时深受人们喜爱。
夔纹
我国传统的装饰纹样之一。夔,神话中形似龙的兽名。《庄子·秋水》中言:“夔怜蚿,蚿怜风。”释文:“夔,一足兽也。……其状如牛,苍色无角,一足能走,出入水即风雨,目光如日月,其音如雷,名曰夔。”
龙泉窑
宋元时期中国南方最大的民间窑厂,窑址在今浙江省龙泉县,故名。窑址已发现上百处。始烧于北宋前期,南宋至元为其鼎盛时期,瓷窑数量成倍增长,其产品质量提高。南宋中期烧成了著名的粉青釉,器型也更加丰富,尤以鬲式炉、堆塑龙虎盖罐、双耳瓶、八卦炉为典型器。器物胎色灰白,釉质滋润,造型多种多样,在生产白胎青瓷的同时,还仿造官窑的黑胎器物。元时在烧制大件器物上成就突出,近三尺的大盘、大瓶,烧成后不变形。明中期后渐衰落。 龙泉窑烧瓷历史悠久,产品传世较多,宋元时远销到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印度、埃及等国。1976年自南朝鲜新安海底沉船打捞出一万七千余件元代瓷器,其中龙泉青瓷达九千余件,可见外销数量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