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宽
程宽
  程宽(1903—1995年),字子容,生于山西省平陆县。1929年毕业于北平朝阳大学专门部法律系。曾任北平市贫民工厂厂长,北平阜民建筑公司经理。1948年创办私立北平崇文中学,任校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周口店东生煤矿业务主任、代理经理,北京市政协委员。1985年被聘为山西省文史馆馆员。
  20世纪30年代,因为个人爱好,程宽先生拜古琴名家管平湖为师,开始学习弹琴。一日,程宽先生的朋友告诉他,日本商人欲高价收购飞泉琴。程宽先生担心古琴流落异邦,为保护古琴,他通过几位朋友多方斡旋,以重金将其购买。此后,历经1945年程宽先生无辜入狱,文革时期红卫兵抄家,1974年小偷光顾程家,1976年唐山大地震房屋山墙倒塌,飞泉琴幸运地保存下来。1979年程宽先生与子女商量将飞泉琴捐献给国家,给它找一个更好的归宿,家人都很支持。1980年5月,程宽先生接到国务院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的接受捐献通知书。为慎重起见,81岁高龄的他亲自将古琴送到北京,国家向其颁发奖状和奖金人民币一千元。之后,飞泉琴调拨给故宫博物院,由故宫博物院永久保存。
  程宽为古琴捐献特赋诗一首:
  我有大唐琴一张, “飞泉”艺苑久名扬。形制富丽出内府,声音雅润叶宫商。
  因救古珍到我手,肯使文物流异邦?欣逢建国三十年,也教逸品为国光。
  捐献“飞泉”意若何?千年古珍有寄托。推出小家归大家,不肯独乐与众乐。
  民族盛衰关文化,国家兴亡在礼乐。但期文风能兴起,谁想国家奖励多!
关键词: 北平 古琴 飞泉琴 内府

北平

即今北京。辽代称燕京,后称南京。金代亦称燕京,后称中都。元代亦称燕京,后称大都。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征虏大将军兼右丞相徐达入元都,诏改大都路为北平府。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改称北京。清代沿用。辛亥革命后,于1928年6月改称北平。1949年9月北平改称北京。

古琴

古琴,中国传统丝弦乐器。形体被人格化,上端突出部分为头,最上近边沿处为额,头下内收部位为项,再宽出处为肩,直下内收部位为腰,最下为尾。琴背面、额两角为护轸,名凫掌,项上横开之浅槽为轸池,7个小孔穿轸绒,上端系弦,下边系轸,上音孔称龙池,下者称凤沼,腰部之中左右各开方孔名足池,用以安足,足为雁足,用以缠弦。琴上紫檀嵌件简称岳尾,横列项上高出琴面者为岳山,岳下平面横木为承露,尾部中间略高出琴面者为龙龈,岳龈架弦便于弹拨,龙龈左右者为焦尾,下者为尾托。琴横陈案上,头左尾右,其外侧安13枚取音标志名徽,徽多用蚌壳制作,金玉者为贵。琴张7弦由外向内渐细,第1弦最粗。琴弦本为丝弦,晚近乃用西乐之钢弦。弦穿出轸绒外之结曰“蝇头”。

飞泉琴

飞泉琴是晚唐琴的代表作。通长122cm,肩宽20cm,尾宽14.5cm,厚4.5cm。琴为连珠式,朱漆,鹿角灰漆胎,蛇腹间冰断纹,龙池、凤沼均作长方形,贴格为漆制。腹内纳音为桐木制,粘贴于琴背,微隆起。琴背龙池上方刻草书“飞泉”二字及篆文“贞观二年”双边印一方,池下方刻篆文“玉振”方印及“金言学士卢赞”双边长方印各一。池之两旁刻篆书铭文“高山玉溜,空谷金声。至人珍玩,哲士亲清。达舒蕴志,穷适幽情。天地中和,万物咸亨”32字。
此琴是民国初年北平琴坛名器之一,人称“民国古琴第一人”的杨宗稷称其为琴中之“鸿宝”。此琴曾为古琴藏家李伯仁收藏。《琴学丛书》、《今虞琴刊》对飞泉琴均有记述。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北京古琴研究会副会长郑珉中先生在他的文章中也曾提到此琴:“故宫博物院珍藏一批传世古琴,唐琴中有四张最为突出。这四张唐琴,有的本来是清宫旧藏,有的则原为琴坛名器。有了这样四张唐琴,就有了比较、分析和研究它的条件,从而也就可以找到唐琴所具有的特点,更好地理解、识别它了。四张唐琴就是‘九霄环佩’、‘大圣遗音’、‘玉玲珑’和‘飞泉’。”

内府

职官名,见《周礼·天官》,执掌贡赋货藏,以供邦国之用。后泛指皇家府库或宫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