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陵】

  明庆陵是明朝第十四位皇帝泰昌皇帝朱常洛和皇后孝元郭氏(明光宗孝元贞皇后)、孝和王氏、孝纯刘氏的合葬陵墓,位于北京昌平天寿山陵内黄山寺二岭南麓。
  庆陵占地约27,600m2,建造共历6年。其地下玄宫自明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定穴营建,4个月后即七月二十九日玄宫合龙门,天启六年(1626年)六月地面建筑完工。
  庆陵的陵园格局初拟仿昭陵,但研究其地形环境,实际是仿献陵而建,它和献陵一样都属内明堂的风水格局。其宝城前的两进院落被一座小山隔开,因此两进院落不相连属。陵前建单孔石桥、神功圣德碑亭(碑亭已毁,只存神功圣德碑)。第一进院落以祾恩门(现存遗址)为门,内建祾恩殿(现存遗址)及左右配殿(现存遗址),殿后建有琉璃花门。琉璃花门后为三座单孔石桥。第二进院落以三座门为门,内建棂星门、石供案。两进院落之后是圆形的宝城。宝城入口处建方城,方城之上为明楼,明楼内立圣号碑,上刻“大明”、“光宗贞皇帝之陵”。明楼后建琉璃照壁,照壁后为墓冢。
  庆陵地下玄宫的建筑用料及制作是非常独特的。据史料记载,营建庆陵仅玄宫一项即耗帑银150万两。天寿山其他各陵地下玄宫用料都是砖石并用,只有庆陵玄宫不仅全部用石料,而且其后殿、中殿和前殿都有重门相隔。此外,施工之前玄宫内棺床的尺寸是按照安放一帝二后的棺椁设计的,但在施工中,负责陵园营建的内官监管理王敬和翟应奎却将棺床加大了若干尺。天启七年(1627年)十二月,崇祯帝生母孝纯后刘氏迁葬庆陵,棺床恰好容纳一帝三后的棺椁,这令护送圣灵的刘镇、郭志义等内外官员赞叹不已。
  庆陵的排水系统亦独具特色。对于宝城两侧山壑间的水流,其他陵园都是用明沟排水的方式从陵前绕道排出,而庆陵不仅宝城两侧有砖砌的排水明沟,而且该明沟至陵园第二进院落的两侧陵墙后就变成了地下排水涵洞。此地下排水涵洞为“T”形,高3m,宽3.5m,总长200m有余,全部用大块条石起券。宝城两侧的水流从左右宫墙下的地下涵洞流入,在明楼前的地下合为一流向前排出,至第一进院落左后方时再次以明沟(沟宽4.65m)排水的形式出现,然后经祾恩殿后的三座石桥从前院的右侧绕过陵前注入河道。这种排水方法在明诸陵中独有,它不仅适应了风水术中“水绕山缠”和“龙砂不可损伤”的要求,而且使陵园的景观更加优美。
  虽然泰昌皇帝在位仅29天,是明朝享国时间最短的皇帝,但他的陵墓在十三陵中却是独具特色的。

图书馆

图书馆

视听馆

视听馆

故宫旗舰店

故宫旗舰店

全景故宫

全景故宫

v故宫

v故宫

庆陵三座门修缮前状况

庆陵三座门修缮前状况

庆陵琉璃花门修缮前状况

庆陵琉璃花门修缮前状况

庆陵平面意图

庆陵平面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