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西陵】
清西陵位于河北省易县永宁山下,距北京120km,是清朝入关后建造的两大皇家陵墓群之一。清西陵的保护范围为8,300公顷,建有4座皇帝陵、3座皇后陵、3座妃园寝、2座王爷园寝、1座公主园寝、1座阿哥园寝,共计14座陵寝。其中埋葬着4位皇帝(雍正皇帝、嘉庆皇帝、道光皇帝、光绪皇帝)、9位皇后、57位妃嫔、2位王爷、2位公主、6位阿哥,共计80人。陵区内矗立着千余间宫殿和百余座石建筑,其规制都严格地遵循了封建社会的典章制度,皇帝、皇后陵屋顶均施以黄色琉璃瓦,其它园寝屋顶则用绿色琉璃瓦或灰布瓦。这些古建筑环抱于苍松翠柏之间,在浩瀚的林海中既有雄伟恢宏之势,又不失灵秀清幽之韵。
清朝入关后,顺治、康熙两代皇帝均在河北省遵化州马兰峪建造了陵墓,是为东陵。雍正皇帝则另选吉地,首辟西陵。乾隆皇帝据此开始实行昭穆相建之制,从而形成了东、西两陵以紫禁城为中心,同居畿辅、并列神州的格局。
与东陵相比,西陵在陵寝建筑上有其独到之处:大红门前的石牌坊由规制中的一架增至三架;昌陵隆恩殿的墁地砖用紫花石替代了金砖;慕陵隆恩殿、配殿一改油饰彩绘常规,所用木料均为金丝楠木,以蜡涂烫;昌西陵有回音石和回音壁。除陵寝外,目前西陵还保存了一些与之相关的设施,如永福寺、梁各庄行宫、泰陵内务府衙署、营地、风水墙、慈禧谒陵专用铁路。西陵古松林则是目前华北平原最大的古松林。这些都为研究中国陵寝制度保留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
清西陵之所以成为皇家寝地,最重要的是由于此地山脉水法条理详明,为“乾坤聚秀之区,阴阳合会之所”。陵区内的山川河流与分布其间的14座陵寝形成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巧妙结合,使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得到充分体现。
清西陵于1961年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西陵作为中国明清皇家陵寝的一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