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陵】
裕陵是清高宗弘历(乾隆皇帝)的陵寝,位于孝陵西侧的胜水峪,始建于乾隆八年(1743年)二月初十日丑时,完工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耗用白银178万多两。
裕陵的建筑规制与景陵基本相同,营建时正值清朝的鼎盛时期,国泰民安,财力雄厚,因此建筑规模宏大,材料精良,富丽堂皇,多有创新。与景陵、泰陵相比,裕陵石像生增加了麒麟、骆驼、狻猊,共有8对,其数量在清代陵寝中居于第二位;隆恩殿内东暖阁被辟为佛楼,从此以后,凡帝陵东暖阁皆建为佛楼,成为定制;其它帝陵陵寝门前的玉带河上都建三座小平桥,唯独裕陵修建了三座规制相同的一孔拱桥,龙凤柱头栏杆两端不用抱鼓石,改用靠山龙,在清陵中仅此一例;隆恩门前的三路三孔拱桥两侧各建一座对称的平桥,自此成为定制。裕陵圣德神功碑楼仿景陵圣德神功碑楼式样,立双碑,东碑刻满文,西碑刻汉字。值得一提的是碑文由仁宗(嘉庆皇帝)颙琰撰写,而汉字则由高宗弘历的第十一子、以书法见长的成亲王永瑆书写。因此,此功德碑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而且还有极高的书法价值。
裕陵最值得称道、最富文化内涵的是地宫。其地宫为传统的拱券式石结构,由九券四门构成。从第一道石门起到最后的金券,券顶、平水墙、月光石上都布满佛教题材的石雕图案,堪称庄严肃穆的地下佛堂。四道石门上有八大菩萨像,第一层门洞券内平水墙上有四大天王像,明堂券顶部有五方佛,穿堂券东西墙壁上有相同的两组五欲供,明堂券和金券东西两壁的月光石上有八宝、法杵、宝珠、喇嘛塔、执壶等图案,还有用29,464个藏文和647个梵文镌刻的佛经咒语。这些石雕形象生动,布局严谨,刻技精湛,被誉为石雕的艺术宝库。在明堂券内东西平水墙下设有四组册宝座。金券内设有石制的须弥座形的棺床,棺床正中安设高宗的梓宫,棺下有金井一眼。高宗棺柩左右为孝贤、孝仪两位皇后以及慧贤、哲悯、淑嘉皇贵妃的棺椁。裕陵地宫对于研究清代陵寝、乾隆皇帝的生平以及佛教石刻具有极为珍贵的价值,而裕陵地宫的未解之谜更吸引着人们不断地探求。
1928年,发生了震惊中外、骇人听闻的孙殿英东陵盗宝案,裕陵地宫被盗掘。1975年对地宫进行过清理,1977年对裕陵建筑进行了全面修缮,1978年裕陵及地宫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