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
(1628—1644年)
崇祯皇帝(1628—1644年)
  明思宗崇祯皇帝名朱由检,万历三十八年(庚戌,1610年)十二月廿四日生于东宫。明光宗泰昌皇帝朱常洛第五子,母贤妃刘氏。明熹宗天启皇帝生三子皆夭折,天启七年(1627年)他临终前遂召其弟信王朱由检入承皇位。
  朱由检受遗命继承皇位。面对危机四伏的政局,殷殷求治。每逢经筵,恭听阐释经典,毫无倦意,召对廷臣,探求治国方策。勤于政务,事必躬亲。与前两朝相较,朝政有了明显改观。清除阉党,整顿吏治是其革新朝政的重要举措。天启七年十一月,在铲除魏忠贤羽翼使其孤立后,复将其贬谪凤阳,旋下令逮治。在其自缢而死后,下令磔尸于河间。此后,将阉党二百六十余人,或处死,或遣戍,或禁锢终身,使气焰嚣张的阉党受到致命打击。同时,平反冤狱,起复天启年间被罢黜官员。全面考核官员,禁朋党,力戒廷臣交结宦官。整饬边政,以袁崇焕为兵部尚书,赐尚方剑,托付其收复全辽重任。
  他求治心切,很想有所作为。但因矛盾丛集、积弊深重,无法在短期内使政局根本好转。朱由检性刚愎自用,急躁多疑,又急于求成,因此在朝政中屡铸大错。因对外廷大臣不满,在清除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后,又重用另一批宦官。给予宦官行使监军和提督京营大权。大批宦官被派往地方重镇,凌驾于地方督抚之上。甚至派宦官总理户、工二部,而将户、工部尚书搁置一旁,致使宦官权力日益膨胀,统治集团矛盾日益加剧。在与后金战争的紧要关头,中后金反间计,冤杀袁崇焕,使辽东防卫几近崩溃。无奈中,他不断反省,四下罪己诏,减膳撤乐,又在宫中设坛,祈求上天降福消灾。在对天帝及各类神仙失望之余,一度对天主教产生兴趣,召外国传教士入宫讲解教义。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王朝面临没顶之灾。明军在与农民起义军和清军的战斗中,屡战屡败,已完全丧失战斗力。三月十七日,农民起义军围攻京城。十八日晚,崇祯帝于绝望中残酷地手刃妃嫔、公主,逃生不得后,于十九日凌晨,当北京内城被起义军攻陷时,自缢于煤山(今景山)寿皇亭。明朝灭亡。
  崇祯帝逝后,南明弘光年间谥思宗烈皇帝。庙号思宗,后改为毅宗。清改为庄烈愍皇帝。庙号怀宗。葬北京昌平思陵。

经筵

经筵是文学侍从之臣为皇帝讲读经史的活动,通常在每年的二月和八月举行。

阉党

阉党是指明朝末期依附宦官的官僚所形成的势力。英宗时王振、宪宗时汪直都有党羽,但势力未盛。武宗时刘瑾擅权,阁臣焦芳等依附之,其权力凌驾于内阁之上。熹宗时魏忠贤专政,阉党势力达到极盛。思宗即位,将其定为逆党,穷查其党羽,阉党势力逐渐消失。

魏忠贤

魏忠贤(1568—1627年),明代宦官。河间肃宁(今属河北省)人。善骑射,目不识丁。斗殴嫖赌无恶不作。赌博中受辱,怒而自行阉割,万历十七年(1589年)入宫。熹宗即位后,与熹宗乳母勾结,渐得宠信,被任命为司礼秉笔太监。后又令提督东厂,称九千岁。勾结内外廷官员,结成阉党,内有五虎、十狗、四十孙等名目,“导帝为倡优声伎,狗马射猎”。操持国政,致使朝政一片黑暗腐败。东林党人交章弹劾其罪恶,魏忠贤得熹宗庇护,制造“乙丑诏狱”、“丙寅诏狱”,大肆迫害东林党人。崇祯即位后,魏被贬谪凤阳祖陵司香,旋即下令逮治,其于途中惊惧自缢而死。

袁崇焕

袁崇焕(1584—1630年),字元素,号自如,明军事家。广西藤县人。万历进士。天启二年(1622年)任兵部主事。单骑出关,考察形势,还京自请守辽。他筑宁远(今辽宁兴城)等城,屡次击退后金(清)军的进攻。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当后金汗努尔哈赤西渡辽河,发起大规模进攻,经略高第准备弃辽入关时,袁崇焕大义凛然地宣称:“我宁前(宁远、前屯)道也,官此,当死此!”坚持抵抗。高第撤兵后,袁崇焕坚守孤城宁远,以2万军队抗击后金军万人,用火炮击伤努尔哈赤,战败后金,取得宁远大捷,升授辽东巡抚。天启七年(1627年)五月,战败皇太极,获宁锦大捷。崇祯即位后,授兵部尚书衔,督师蓟辽。崇祯二年(1629年),后金军绕道古北口入长城,进围北京,他星夜驰援。崇祯中后金反间计,袁崇焕被冤杀。

尚书

一为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尚书》即《书经》,内容为商、西周两代统治者的讲话记录及春秋、战国时期根据远古材料加工编成的虞、夏史事。
一为官名,始于战国,西汉时尚书的地位逐渐重要,隋唐时设三省六部,尚书为三省之一,宋以后,行政全归尚书省掌管。明代以六部尚书分掌政务,六部尚书等于国务大臣,清代沿袭明制。

外廷

皇帝听政的地方,也称“外朝”、 “外庭”。

提督

清代设提督军务总兵官,简称提督,俗称“军门”或“提台”,为武职从一品官,为各省绿营的最高长官,管理一省军政,节制全省各镇总兵。

工部

即《周礼》中所谓“冬官”、“大司空”,隋唐以后称“工部”并沿用至清。工部的职责是“掌天下造作之政令与其经费”,凡土木兴建工程、水利工程、各项器物制作工程,都由工部管理。

景山

景山本为位于紫禁城正北的皇家苑囿名称,在此则为乾隆所设的与南府并行的演戏机构名称。乾隆南巡时,江南优伶的演技使其耳目一新,故特命地方官员选送名伶入宫。大批苏、扬名伶入宫后被安排在景山居住和习艺,以别于由太监组成的“内学”。景山设有外头学、外二学、外三学及其它一些部门,与南府共同承应宫中演戏。

南明

南明是明末北京失陷后,朱姓宗室在南方建立的诸政权,包括福王弘光政权、唐王隆武政权、鲁王政权、唐王绍武政权、桂王永历政权等,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弘光和永历政权。清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十五日,福王朱由崧在丹阳总督马士英等人拥戴下在南京称帝,建元弘光。福王政权内部存在激烈的党争和内战,只有兵部尚书史可法督师坚守扬州。后清军攻下扬州,杀害了史可法,并屠城。五月清军占南京,俘虏福王,弘光政权仅仅维持一年就灭亡了。当年六月,鲁王朱以海监国于绍兴,建立政权。鲁王依据钱塘江天险与清军相持一年,至顺治三年(1646年)五月绍兴城破,鲁王出走而覆灭。在鲁王监国的同时,故明官吏黄道周和军阀郑芝龙等迎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建号隆武,但与鲁王政权为争“正统”而水火不容。清廷诱降郑芝龙,消灭了隆武政权。顺治三年十一月,隆武帝之弟在广州称帝,年号绍武,仅过40多天便在清军的进攻下灭亡了。绍武政权创立的同时,由两广官吏瞿式耜、丁魁楚在广东肇庆拥立桂王朱由榔为帝,改元永历。初与唐王绍武政权互争“正统”,清军乘其内战攻入广东,桂王奔逃于两广。由于何腾蛟、堵胤锡、瞿式耜等将领力战,并得到大顺军、大西军的支持,其政权得以维持。顺治十三年(1656年)李定国迎桂王到云南。顺治十五年(1658年)吴三桂攻入云南,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入缅甸俘获桂王,支撑16年之久的永历政权终于灭亡了。至此,南明政权结束。

庙号

新嗣皇帝为已逝皇帝所上牌位之号称庙号,一般开国之帝称“祖”,后世有德之帝称“宗”。

大事年表
天启七年(1627年 丁卯)
二月 后金用兵朝鲜。
五月 皇太极改变战略,开始长途奔袭明朝。
七月 帝患病甚重。
八月 二十二日,帝卒于乾清宫。遗诏以皇五弟信王朱由检嗣皇帝位。二十四日,信王朱由检即皇帝位,以明年为崇祯元年。
九月 追谥生母贤妃刘氏为孝纯皇太后。二十七日,册信王妃周氏为皇后。追尊朱常洛之选侍李氏(东李)为庄妃。
十月 上天启帝谥号。
十一月 籍没宦官魏忠贤及熹宗乳母客氏。魏忠贤自杀,客氏笞毙于浣衣局。裁撤各处监军太监,并禁太监擅自出京,干预政务。
 
崇祯元年(1628年 戊辰)
八月 定制,每日在文华殿与辅臣共同处理朝政。
十月 皇太极攻打林丹汗,开始绥服漠南蒙古。
 
崇祯二年(1629年 己巳)
二月 长子朱慈烺生,明年册封为太子。
五月 后金首次开科取士。
 
崇祯三年(1630年 庚午)
七月 皇太极追罪阿敏。
 
崇祯四年(1631年 辛未)
三月 皇太极颁布《离主条例》。
八月 皇太极降职莽古尔泰。
 
崇祯五年(1632年 壬申)
二月 皇太极“南面独坐”。
四月 创建新满文。
八月 皇三子朱慈炯生,后封定王。
 
崇祯六年(1633年 癸酉)
六月 皇四子朱慈炤生,后封永王。
十月 皇太极收拢汗权,打破旗主专控权。
崇祯八年(1635年 乙亥)
十一月 皇太极处罚代善。
 
崇祯九年(1636年 丙子)
四月 皇太极设立内三院。
五月 喀尔喀三部臣服后金。皇太极建国号清。
六月 皇太极设置都察院。
十二月 皇太极第二次用兵朝鲜。
 
崇祯十一年(1638年 戊寅)
七月 改蒙古衙门为理藩院。
 
崇祯十四年(1641年 辛巳)
七月 松锦大战爆发。
 
崇祯十七年(1644年 甲申)
正月 初一日,李自成在西安称王,国号“大顺”。
三月 李自成农民军攻陷北京城。十八日,帝自缢于万岁山。清兵入关,明亡。帝后梓宫葬昌平陵区,名思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