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拜(?—1669年)满洲八旗镶黄旗人,因骁勇善战获得清廷授予的“巴图鲁”(勇士之意)称号,是顺治皇帝临终前托孤的四辅政大臣之一。鳌拜为四辅臣中最为专横者,辅政8年后被康熙皇帝设计铲除。
鳌拜(?—1669年)满洲八旗镶黄旗人,因骁勇善战获得清廷授予的“巴图鲁”(勇士之意)称号,是顺治皇帝临终前托孤的四辅政大臣之一。鳌拜为四辅臣中最为专横者,辅政8年后被康熙皇帝设计铲除。
待老皇帝死后宣读的安排有关后事的诏书,其核心是继位人选。
索尼(?—1667年),赫舍里氏,满洲正黄旗人;皇太极逝后,在诸王拥兵,各自谋立的危难时期,索尼与其它正黄旗官兵,兵谏三官庙,保证了皇权转让到皇太极之子福临手中。福临死前,遗命索尼为四辅臣之首席大臣。索尼虽为首辅,却无力对付鳌拜专权,后与孝庄皇太后谋划,将孙女嫁给康熙帝为皇后,为以后康熙惩处鳌拜做了铺垫。
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顺治皇帝遗命的四辅臣之一。遏必隆之父额亦都为清朝开国功臣,其母为努尔哈赤四公主,一门均为清初重臣。天聪八年(1643年)遏必隆袭一等昂邦章京,授侍卫。顺治八年(1651年)袭一等公,顺治十八年(1661年)受世祖遗诏为辅政大臣。康熙为孤立鳌拜,将遏必隆两个女儿纳为妃,其中之一后来成为康熙帝的孝昭皇后。康熙十二年(1673年)卒,赐祭葬,谥恪僖,御制碑文,勒石墓道。
纳喇氏,满洲正白旗人,多尔衮的旧部,四辅臣之一。因与鳌拜结怨过深,在鳌拜打击正白旗势力时,被鳌拜借故杀害。
多尔衮(1612—1650年),满洲人,爱新觉罗氏,努尔哈赤第十四子,清代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明万历四十年十月廿五日(1612年11月17日)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老城)。后金天命五年(1620年)与弟多铎被合立为一个和硕额真,同掌一旗。天命十一年(1626年)晋封贝勒。跟从皇太极征蒙古、入明边。天聪五年(1631年),后金初设六部,受命掌吏部。天聪七年(1633年)进言皇太极,力主先征明后伐蒙古,被采纳。崇德元年(1636年)晋封和硕睿亲王。同年跟从皇太极进兵朝鲜,迫使朝鲜国王李倧请降。崇德三年(1638年),与扬武大将军岳托共同大举入关攻明,20余战皆捷,克城40余座。崇德五年(1640年)起,率兵参加松锦之战,与济尔哈朗轮流充任前方统帅,后获松锦大捷。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卒,多尔衮欲争帝位未成,力主立皇太极幼子福临为帝(即顺治),与济尔哈朗联合辅政,实掌军政大权。顺治元年(1644年)入关大败明军和李自成大顺军并占领北京,迁都于此。随后主持创建了清代入关后的各项制度,封号加至皇父摄政王。顺治七年十二月初九(1650年12月31日)病卒于喀喇城(今河北承德市郊),年仅39岁。追尊为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不久,追论其生前谋逆罪,被削爵。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复睿亲王封号。
明代内阁实行的办理章疏的办法,即收到章疏后用小票书写所拟作的批答,然后再由皇帝朱笔批出。清代承袭明代内阁票拟批答之制。
清军入关后,以明末战乱造成大批无主土地为由,强行将京畿土地无偿分给八旗王公贵族,造成大批被圈土地的百姓流离失所,社会更加动荡。
满族,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源于女真。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族为满洲(今称满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