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瑾(1451—1510年),明朝宦官,陕西兴平人。本姓谈,自进入皇宫后投附刘姓太监,改姓刘。得宪宗、孝宗赏识,受命到东宫侍候太子朱厚照,深得太子喜爱。朱厚照即位,命掌内廷二十四衙门之首的司礼监,势倾朝野。正德五年,八虎之一的张永弹劾他谋逆,皇帝下令将他逮捕,抄没其家,最后被凌迟处死。
刘瑾(1451—1510年),明朝宦官,陕西兴平人。本姓谈,自进入皇宫后投附刘姓太监,改姓刘。得宪宗、孝宗赏识,受命到东宫侍候太子朱厚照,深得太子喜爱。朱厚照即位,命掌内廷二十四衙门之首的司礼监,势倾朝野。正德五年,八虎之一的张永弹劾他谋逆,皇帝下令将他逮捕,抄没其家,最后被凌迟处死。
明代诸边及近京镇士兵的兵饷。明初士兵军饷以粮食或钱钞等支付,后随着税收等折粮纳银,用银支付开始在军饷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到明代中后期,年例银开始成为政府一个较重的负担。正德时,刘瑾认为年例银是侵盗内帑,罢之,后复。
别称抚台、抚军、抚院、部院等。明永乐年间以朝臣巡视地方、安抚军民,谓之巡抚,或名镇守,非地方专任,事毕即停。明宣德五年(1430年)始于各省专设,成为定员。景泰四年(1453年)加都御史衔。名称以管辖地区及职责不同而时相参错。巡抚兼军务加提督,有总兵地方,加赞理或参赞。所辖多、事众者,加总督。有总督兼巡抚、提督兼巡抚以及总理巡视抚治等员,皆加都御史衔或副都御史衔。与总督同为地方最高长官。清初沿明制,无定员。后来每省均一,或由总督兼任。乾隆十四年(1749年)定,巡抚不由侍郎授者,俱兼右副都御史,是否兼兵部侍郎衔由吏部请旨定夺。兼侍郎衔者为正二品。
黄河,中国的第二大河,起源于青海省,在山东省北部汇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公里。
英和(1771—1840年),字定圃,号煦斋,清满洲正白旗人,索绰络氏,德保子。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进士。授编修。嘉庆间值南书房,入军机,道光间官至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有《恩庆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