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政权
【永历政权】
【永历政权】
  南明隆武政权灭亡后,顺治三年(1646年)十一月十八日,原弘光朝廷的两广总督丁魁楚、广西巡抚瞿式耜等在广东肇庆拥立桂王府永明王朱由榔建立永历政权,据有两广、湖广、云南、贵州、四川、江西等地,其主要地盘在广西。瞿式耜镇守桂林,形势一度比较稳定。
  永历政权是南明政权中历时最长的一个政权。大顺军的余部和张献忠的部将李定国孙可望等先后归附永历政权,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南明政权和明末农民军的联合抗清。官僚中的何腾蛟、瞿式耜是比较开明和讲求实务的人物,他们努力调和各派抗清力量之间的矛盾,然而不同派系的官兵之间、不同派系的农民军之间、官兵和农民军之间矛盾重重,不是靠一两个人的努力就可以化解的。特别是永历政权内部派系林立,争斗不休,严重地削弱了自身的力量。顺治十四年(1657年,南明永历十一年),驻守贵州的大将孙可望投降清军,云贵之地丧失了保护的屏障。顺治十五年(1658年,南明永历十二年),清军三路大军入攻云南,云贵沦陷。顺治十八年(1661年,南明永历十五年),清军攻入广州,永历政权灭亡。朱由榔在将军李定国的保护下逃到缅甸。李定国沿怒江设下三道埋伏,虽被吴三桂攻破,却遏住了清兵穷追的势头。康熙三年(1664年,南明永历十八年),朱由榔被缅甸人俘虏,移送给平西王吴三桂,不久被杀。至此,南明永历政权灭亡,大陆的反清复明斗争也接近了尾声。

南明

南明是明末北京失陷后,朱姓宗室在南方建立的诸政权,包括福王弘光政权、唐王隆武政权、鲁王政权、唐王绍武政权、桂王永历政权等,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弘光和永历政权。清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十五日,福王朱由崧在丹阳总督马士英等人拥戴下在南京称帝,建元弘光。福王政权内部存在激烈的党争和内战,只有兵部尚书史可法督师坚守扬州。后清军攻下扬州,杀害了史可法,并屠城。五月清军占南京,俘虏福王,弘光政权仅仅维持一年就灭亡了。当年六月,鲁王朱以海监国于绍兴,建立政权。鲁王依据钱塘江天险与清军相持一年,至顺治三年(1646年)五月绍兴城破,鲁王出走而覆灭。在鲁王监国的同时,故明官吏黄道周和军阀郑芝龙等迎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建号隆武,但与鲁王政权为争“正统”而水火不容。清廷诱降郑芝龙,消灭了隆武政权。顺治三年十一月,隆武帝之弟在广州称帝,年号绍武,仅过40多天便在清军的进攻下灭亡了。绍武政权创立的同时,由两广官吏瞿式耜、丁魁楚在广东肇庆拥立桂王朱由榔为帝,改元永历。初与唐王绍武政权互争“正统”,清军乘其内战攻入广东,桂王奔逃于两广。由于何腾蛟、堵胤锡、瞿式耜等将领力战,并得到大顺军、大西军的支持,其政权得以维持。顺治十三年(1656年)李定国迎桂王到云南。顺治十五年(1658年)吴三桂攻入云南,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入缅甸俘获桂王,支撑16年之久的永历政权终于灭亡了。至此,南明政权结束。

总督

官名,明代始设,清代以总督为地方最高长官,辖一省或二三省,总理军民要政,正二品,加尚书衔者为从一品。事实上,总督兼兵部尚书及都察院右都御史衔已成定例。另有管理河道及漕运事物者亦称总督。

巡抚

别称抚台、抚军、抚院、部院等。明永乐年间以朝臣巡视地方、安抚军民,谓之巡抚,或名镇守,非地方专任,事毕即停。明宣德五年(1430年)始于各省专设,成为定员。景泰四年(1453年)加都御史衔。名称以管辖地区及职责不同而时相参错。巡抚兼军务加提督,有总兵地方,加赞理或参赞。所辖多、事众者,加总督。有总督兼巡抚、提督兼巡抚以及总理巡视抚治等员,皆加都御史衔或副都御史衔。与总督同为地方最高长官。清初沿明制,无定员。后来每省均一,或由总督兼任。乾隆十四年(1749年)定,巡抚不由侍郎授者,俱兼右副都御史,是否兼兵部侍郎衔由吏部请旨定夺。兼侍郎衔者为正二品。

丁魁楚

丁魁楚(?—1646年),字中翘,号光三,河南省永城市马牧乡丁老家人。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先任户部主事,后任郎中、大名道副使。兴利除弊,勤政爱民,体恤民情,纠正冤假错案,深受百姓称赞。清顺至元年(1644年)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诏丁魁楚总督两广。1645年5月清兵攻占南京,闰六月,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诏丁魁楚管理军务。次年秋,福州失守,朱聿键被清军俘杀。1646年11月,丁魁楚与广西巡抚瞿式耜、兵部尚书吕大器等拥立桂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称帝,丁升任东阁大学士,兼管军事。不久清兵南下广州,丁魁楚奉桂王逃至梧州、岑溪,后被清将李成栋所杀。也有说丁魁楚战败藤江,投江而死。

瞿式耜

瞿式耜(1590—1650年),字起田,号稼轩,苏州人。明万历进士。南明大臣,著名诗人。南明弘光时官至广西巡抚。后在永历政权时进文渊阁大学士。他主张整顿内政,联合农民军抗清,被拒。永历四年(1649年,清顺治六年)桂林陷落,被俘而死。后清廷赐谥“忠宣”。著有《瞿忠宣公集》、《媿林漫录》。

朱由榔

朱由榔(1623—1662年),又写作由郎。桂王朱常瀛第五子,南明皇帝(1646-1661年在位),在位16年。他是明神宗之孙,明思宗的堂弟,世袭为桂王。明朝灭亡后,朱由榔于清顺治三年(1646年)在广州做了皇帝,年号永历,史称永历帝。永历政权维持的时间较长。顺治十八年(1661年),永历帝被清军逼到缅甸,被缅甸王收留。后明朝降将吴三桂攻入缅甸,永历帝朱由榔被俘,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一月在昆明被绞死,终年40岁。死后庙号昭宗,谥号匡皇帝。清乾隆年间上谥号出皇帝。

李定国

李定国(1621—1662年),字宁宇,陕西榆林人(又说延安人)。明清之际农民军将领。10岁参加张献忠军。后为张献忠义子,大西军四将军之一。张死后,与孙可望等至云贵联明抗清。先后攻克广西、湖南,杀死清将孔有德、尼勘。后因受孙可望嫉妒而与之分裂,退回云贵,受明永历帝封为晋王。顺治十六年(1659年,明永历十三年)在滇西磨盘山(今高黎贡山南)设伏,由于叛徒告密,未能歼灭入侵清军。此后仍坚持在边境作战,后病殁军中。

孙可望

孙可望(?—1660年),本名可旺,明清之际陕西米脂人。参加张献忠义军,献忠死后,为大西军主要将领,引兵入云贵,联明抗清。南明永历五年(1651年)受封为秦王。因削李定国兵权至义军分裂。永历十一年(1657年)攻李定国部,兵败降清。清封其为“义王”,后为清廷杀掉。

吴三桂

吴三桂(1612—1678年),字长白,明清之际高邮(今江苏境内)人,辽东籍。武举出身,袭封军官。明末任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驻防山海关。李自成进京后受降,但旋即以家人受辱为由叛向清军,引清兵入关,受封平西王。其后受清廷命镇压陕西、四川的农民起义军以及云贵地区的南明政权,并受命镇守云南,形成割据势力。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举兵反叛,自称周。康熙十七年(1678年)在衡州(今湖南衡阳)称帝,不久病死,余部为清兵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