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签《穿鼻草约》
【伪签《穿鼻草约》】
【伪签《穿鼻草约》】
  林则徐主持虎门销烟以后,英国从华获取巨额经济利益的“贸易”邪路被封堵,于是挑起对华战争。道光二十年(1840年)五月二十三日,英国远征军北上进攻厦门,被闽浙总督邓廷桢指挥清军击退。英军继续北上,乘浙江沿海防务空虚之机攻占定海(今浙江舟山)。七月底,英国军舰出现在天津海口,震动清廷朝野。英军在照会中声称在广东受到林则徐的不公正待遇,要求道光帝主持公道,同时提出鸦片贸易合法化、割让一块土地供英国商人居住、赔偿烟价等无理要求。道光帝认定这是英国人在告“御状”,进而以天朝上国皇帝的自大心理决定为洋人伸冤。他罢免了林则徐,派直隶总督琦善到大沽口与英国人商谈退兵。谈判间琦善曾表示烟价所值不多,只要英军调头南返,清朝方面一定会让义律(Charles Elliot)脸面上过得去。英国舰队在得到琦善同意赔偿的口头承诺后返航南下。
  琦善退敌有功,遂被道光帝任命为钦差大臣,被派往广东与义律继续进行谈判。道光二十年(1840年)十一月初六日,琦善到达广东,立即照会义律展开谈判。交涉之初,琦善只同意赔偿烟价500万元,英方的其它要求一概拒绝,而义律很不满足,这距离巴麦尊政府的开价甚远。双方在一个多月的交涉中往来照会15封。义律感到时间拼耗不起,于是照会琦善要“依兵法办行”。道光二十年(1841年)十二月十五日,英军突然攻占虎门口的沙角、大角,大败清军。
  清军的溃败使琦善明白了自己并没有可以依仗的武力后盾,他的交涉步调从此不再是天朝臣子特有的慢条斯理而显得惊慌失措。4天后,琦善无视自己有限的授权,照会义律作出重大让步:代替义律上奏,恳请皇帝允许给英国人在口外外洋寄居地一处;代替上奏请求皇帝批准广州开港贸易,作为交换条件英军归还定海。
  义律得到琦善的照会之后,明知琦善的承诺需要得到道光帝的批准才能有效,但他擅自根据琦善的承诺宣布已经与琦善达成四点协议一《穿鼻草约》,并在十二月二十八日公开宣示:割让香港,赔偿烟价600万元,中英之间平等处理外交,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正月初六日恢复在广州的中英贸易。随后英海军司令伯麦率军强行占领香港,声称“文据在案”,要求岛上的清军撤离。
  《穿鼻草约》不是一个正式的条约协议,它是英国方面的代表义律篡改琦善的本意而捏造出来的,因此不具备法律效力。英国殖民者利用中国封建疆吏对近代条约知识的缺乏,从而蒙骗清廷。
  义律公布伪造的《穿鼻草约》后,道光帝异常震怒,下令逮问琦善,枷号京城治罪。

林则徐

林则徐(1785--1850年),清末政治家。字元抚,又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嘉庆进士。主张改革社会弊政,提倡经世致用之学。在任东河河道总督和江苏巡抚时,关心民情,重视民生,奏请减赋赈灾,大力兴修水利。主张严禁鸦片,在湖广总督任上实力推行禁烟,成效卓著。道光十八年(1838年)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为了解外国情况,派人翻译西书西报,编成《四洲志》。采取得力措施,迫使外国鸦片烟商缴出鸦片230多万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积极筹备海防,倡办义勇,击退英军多次武装挑衅。鸦片战争爆发后,严密设防,坚决抵抗,使英军侵略阴谋无法得逞。受统治集团中投降派诬陷,被革职。后被派赴浙江,协助海防。旋被充军新疆,大力推行兴修水利、屯田。后起用为陕西巡抚,擢云贵总督。辞职回籍养病。道光三十年(1850年)被任命为钦差大臣,派往广西镇压农民起义,病死赴任途中。

总督

官名,明代始设,清代以总督为地方最高长官,辖一省或二三省,总理军民要政,正二品,加尚书衔者为从一品。事实上,总督兼兵部尚书及都察院右都御史衔已成定例。另有管理河道及漕运事物者亦称总督。

指挥

军事编制单位。五代时的后唐已有此编制,即营的组织。至宋代,指挥成为最重要和最普遍的军事编制单位。军队的屯戍和调动往往打乱军与厢的编制而以指挥为基本军事单位,额定兵员500人。宋代指挥的统兵官为指挥使与副指挥使。

鸦片

英文opium的音译,又称阿片。由草本植物罂粟果内乳汁干燥而成。主要成分为吗啡。药用有镇痛、止泻、止咳作用。吸食后易成瘾,可对人体造成极大伤害。

义律

义律(Charles Elliot,1801—1875年),英国近代殖民官员。道光十四年(1834年)随英国驻华商务监督律劳卑来华从事鸦片走私。他阻挠林则徐的禁烟措施,唆使英国鸦片商贩拒绝交出鸦片,进而怂恿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向议会提出对中国实施武力。道光二十年(1840年)一月,义律被任命为副全权代表,率军在广东海面发起挑衅,掀起鸦片战争。在与清廷钦差大臣琦善谈判时,义律软硬兼施,公布了所谓的“穿鼻草约”,并炮轰广州城,逼使琦善同意签订《广州和约》。但英国政府对他签订的《穿鼻草约》并不满意,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三月将其撤换,改派到北美。

巴麦尊

巴麦尊(Henry John Temple Palmerston,1784—1865年),爱尔兰出身的贵族。自1809年起巴麦尊跻身政界,先后担任英国陆军大臣、外交大臣、首相,积极奉行对外侵略政策。律劳卑出任驻华商务监督时,巴麦尊训令其威逼清廷,扩大在华利益。为抵抗林则徐禁烟,他力主派遣东印度舰队到中国广东海面示威,虎门销烟后,又倡导武装侵华。1840年10月,英国政府决定正式出兵侵华,最终迫使清廷签订了近代中国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南京条约》。1855年巴麦尊出任英国首相,次年就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进攻中国沿海,侵占京津地区,火烧圆明园,逼迫清廷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英、法等国攫取了更多的权益。

改琦

改琦(1773—1828年),字伯蕴,号七芗、玉壶外史等,松江(今属上海市)人。擅绘人物、花卉,尤以工绘娴静雅丽的仕女画为时人称著。有《玉壶山房词选》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