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酉政变
【辛酉政变】
辛酉政变
【辛酉政变】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攻进北京,焚烧圆明园。咸丰皇帝带同皇后钮钴禄氏、贵妃叶赫那拉氏及皇子载淳等仓惶逃往热河避暑山庄。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咸丰皇帝病死于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咸丰帝临终前遗诏立6岁的载淳为皇太子,任命载垣八大臣辅政,同时规定分赐皇太后及皇帝的“同道堂”、“御赏”玺为下达圣谕的符信,一切军政事务由辅政大臣处理。但叶赫那拉氏权欲薰心,一心掌握清朝的大权。首先,她以圣母皇太后的身份和其掌管的“同道堂”印章,取得了皇太后干预朝政的权力,其次,她和恭亲王奕訢等勾结,依靠外国侵略者的支持,预谋除去辅政大臣,最后达到掌管清朝大权、实行垂帘听政的目的。咸丰十一年,叶赫那拉氏利用咸丰梓宫运回北京的时日,于九月三十日发动政变,逼令载垣、端华自杀,将肃顺斩首,其他辅政大臣被革职查办。东西两太后(即慈安、慈禧)于十一月一日在宫内养心殿的“东暖阁”实行垂帘听政。从此,慈禧掌握清朝统治大权达48年之久。因咸丰十一年(1861年)是农历辛酉年,因此,此次政变称为“辛酉政变”。

鸦片

英文opium的音译,又称阿片。由草本植物罂粟果内乳汁干燥而成。主要成分为吗啡。药用有镇痛、止泻、止咳作用。吸食后易成瘾,可对人体造成极大伤害。

圆明园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东部,占地约350万平方米,由圆明、长春、万春三园组成。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雍正、乾隆年间陆续扩建,至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基本建成。嘉庆、道光、咸丰时有所增建,前后历时150余年,终于建成了一个包括140余所宫殿楼阁、100多处秀丽景致的宏伟的皇家园林。咸丰十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焚毁。

鸦片战争

中国近代史上两次由于鸦片贸易而引发的战争。第一次为1840-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第二次为1854-1860年,英法联军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两次战争均以中国战败、签订不平等条约为结局,使中国主权大量丧失,是近代中国蒙受屈侮的最重大事件。

第二次鸦片战争

又称英法联军之役。为英法两个资本主义国家于1856年--1860年联合发动的侵略中国的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故称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四年( 1854年 ),英法为扩大侵略权益,向清政府提出修改《南京条约》的要求,遭清政府拒绝。咸丰六年(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被击退。次年,英法组成侵华联军,攻占广州。咸丰八年(1858年),英法舰队北上,在俄、美支持下,攻陷大沽炮台,逼迫天津。英、美、法、俄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其后,英、美、法又迫使清政府签订了《通商章程》。俄国用武力迫使清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瑗珲条约》。咸丰九年(1859年),英法以换约为借口,再次进攻大沽口,遭清军反击,英法舰队受重创。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再次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攻陷大沽口,侵占天津,继而入侵北京。英、法、俄迫使清政府与之签订《北京条约》,并迫使清政府批准了中英、中法《天津条约》,承认俄国与奕山签订的《瑗珲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避暑山庄

又称“承德离宫”、“热河行宫”,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位于今河北省承德市。始建于清代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五十年正式命名为避暑山庄。乾隆朝曾进行过大规模的扩建,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清代皇家园林。康熙皇帝玄烨和乾隆皇帝弘历,每年夏、秋季至此居住,处理政务等,使之成为都城北京以外的又一个政治活动中心。

遗诏

待老皇帝死后宣读的安排有关后事的诏书,其核心是继位人选。

载垣

清代宗室,爱新觉罗氏,道光时袭封怡亲王。以御前大臣受宣宗顾命。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咸丰帝逃往热河避暑山庄,次年七月病重,命载垣等八人为赞襄政务,辅佐同治。载垣等取得实权,力阻慈禧垂帘听政。慈禧发动“辛酉政变”,逼令载垣自尽。

同道堂

宫殿名。清宫和御苑中以同道堂命名的殿堂共有两处,一处在紫禁城内,即内廷西六宫之一的咸福宫的后殿;一处在圆明园内。

八大臣辅政

1861年7月,咸丰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病重,遗诏立六岁载淳为皇太子,令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为赞襄政务,称为赞襄政务王大臣,俗称辅政八大臣。

亲王

爵位名。其名始于南朝末期。隋代以皇帝的伯叔兄弟和皇子为亲王,唐代以皇帝的兄弟和皇子为亲王,宋明各代一般因袭不改。清代宗室封爵的第一级称为和硕亲王,主要用以封皇子,蒙古贵族亦有封亲王者。

奕訢

爱新觉罗·奕訢(1832--1898年),清末洋务派首领。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元年(1851年)被封为恭亲王。咸丰十年(1860年),咸丰帝逃亡热河时,被任命为全权大臣,留京议和,与英、法、俄分别签订《北京条约》。咸丰十一年(1861年)受命主持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咸丰帝死后,与慈禧太后共谋发动祺祥政变,清除肃顺集团,任议政王,掌军机处及总理衙门,总揽朝政,主持洋务活动。因与慈禧太后的矛盾,几度解职、复职。戊戌年病死。

梓宫

古代帝、后所用的棺木,因多用梓木制成,故称“梓宫”。

端华

清宗室,爱新觉罗氏。初封三等辅国将军,后为郑亲王,授总理行营事务大臣及御前大臣。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咸丰皇帝病重,遗命6岁载淳为皇太子,端华及肃顺、载垣等8人为赞襄政务大臣。后在慈禧发动的“辛酉政变”中以专权跋扈之罪名被逼自尽。

肃顺

肃顺(1816-1861年),满洲镶蓝旗人。爱新觉罗氏,字雨亭。咸丰帝继位后,受拔擢重用,咸丰十年(1860年)官至户部尚书。其间协助咸丰“申国法”以治积弊,锐行诛谴。力主重用汉族官僚曾国藩,用汉族地主武装湘军、淮军镇压太平天国、捻军起义。建议铸大钱以解决财政困难,削减八旗俸饷,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的对俄交涉中,拒绝沙俄割占乌苏里江以东领土的无理要求。咸丰十年(1860年),在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时,护咸丰帝逃亡热河。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主管行在事务。在咸丰帝死后的宫廷政变中,因反对慈禧太后垂帘听政,被公开处决于菜市口。

暖阁

暖阁即以槅扇门、隔断板、天花板等在殿堂内建的小屋。

养心殿

“东暖阁”

养心殿位于内廷内西路西六宫南,从雍正至宣统朝,都是皇帝居住和处理日常政务的场所。养心殿东暖阁是皇帝休息和每年行开笔式的地方。咸丰十一年(1861年)慈禧发动“辛酉政变”,掌握了清王朝的统治大权,养心殿东暖阁就成为垂帘听政的地方。现在仍保留着慈禧垂帘听政的原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