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宗的郊游和巡游
【明宣宗的郊游和巡游】
【明宣宗的郊游和巡游】
  宣宗皇帝还将游乐的脚步,迈出了深宫禁苑,来到了更加广阔的郊野旷原,和遥远的北方边关,把自己的游乐生活营造得更加丰富多彩。由于与尽孝、观风、习武和国防相联系,使他的郊外漫游和边关巡游蒙上了一层政治色彩,因此在当时没有受到文臣们的反对和抨击,这或许使仿行他的后代皇帝武宗百思不得其解了。
  一、京郊漫游
  宣宗率领内外臣属和羽林禁卫,浩浩荡荡地穿越北京城门,到郊区的山林河谷去游猎和观览。他们曾到北京的西北郊旅游,经过清河店,并在此游猎,即兴所赋的《清河道中小猎》就是这次游猎生活的写照:“暖日晴风沙草肥,桃花未谢杏花稀。道傍狐兔避行骑,引起苍鹰掠地飞。”他对清河的印象特别好,认为“都城西北好山多,周道逶迤带此河”,清河岸边烟柳环翠,百尺虹桥横跨沧波,河中凫雁鸣叫,红男绿女采撷芰荷,令他龙心大悦。(《清河》)他还于秋天到过清河,驻马高原四处眺望,发现“秋风木叶满林红”,“岧岧山峡见居庸”。时值秋收季节,“喜听老农传好语,全家温饱荷年丰”,宣宗兴起,挽弓射猎,“白日长空看射鸿”。(《秋日驻清河》)
  有时,宣宗还向北京的西南方向游览悯忠阁、芦沟桥等景观。悯忠阁遗址在北京西南郊,宣宗游经此地,曾赋《经悯忠阁故址》一诗:“贞观东征动六师,悯忠当日有追思。如今圣德沾遐迩,不断东夷贡篚驰。”他又来到芦沟桥,见河水滚滚,百尺长桥横卧河上。真是“雪浪涨空朝雨急,金波浴日晓光寒”。(《芦沟观涨》)房山在北京西南,宣宗虽然没有亲到其地,但他在西山时曾南望房山,赋《望房山苍翠可爱》一诗,指出“西山尽处见房山,叠嶂层峰百里间”,秀色美丽,祥光常现,应该会有飞仙往来其间。
  宣宗有时还向东来到京郊踏青旅游。他曾写过一首《东郊春晓》诗,说他在“青春三月时,芳卉稍已歇”之际来到东郊,“徘徊望东郊,茂树纷胶葛”,这里“山色既清润,川光乍明灭”,而且“落英红似绣,飞絮白于雪”,加上当时骤雨初歇,田野得溉,有利于春耕,觉得“民事良可悦”。
  到北京西郊旅游,是宣宗最乐意从事的游乐活动。在《西郊秋兴》中,宣宗描述自己西游京郊的生活,他发现“溪山清趣少人知”,感受到宫中所难以体验的愉悦。宣宗出游西郊,常常是为了狩猎,“纵横猎骑草间飞”。(《霜林晓霁》)有一次,他“乘辇适西郊”游玩,一行人渐渐来到农田遍布的郊外,放眼望去,“蔼蔼多桑麻,芃芃尽禾黍”,宣宗下令沿途不得驰马踏田。他感叹道:“嗟哉四民中,惟农最劳苦。力耕冀丰年,灾旱或失所”,于是觉得自己出来游乐实在是于心有愧,乃下令打道回府:“念此心恻然,吾当德施普。命驾旋城阙,余晖映高树。”回宫后“宵衣坐不寐,恭默思贤辅”,考虑怎样才能找到贤良大臣,为民造福。
  京城西边的西山,是一处“层峰叠嶂、清泉曲涧”的旅游胜地。宣宗经常光顾西山,因为这里有他认为风景最美的西山和香山红叶,为此他写了大量的吟咏西山的诗篇。曾赋诗咏颂著名的西山十八景。对于西山之美,他在《望西山》诗中把它与庐山、峨眉、终南、太华等山相比拟:“万仞西山紫翠重,九霄削出玉芙蓉。清如匡阜峨眉秀,势比终南太华雄。佳气昼腾昏作凤,密云春起亦随龙。都畿右拱真形胜,沧海回环近在东。”对于西山的白云,用“挟雨不从龙变化,随风时共鹤飞还”的优美诗句加以赞扬(《西山白云》)。还在雨后观赏西山的风景,只见“天光划开霁,余云犹未远”,层层的山巅像戴着千百髻鬟一样,时隐时现,不禁表白道:“吾心正乐此,相绎一怡颜。”(《雨后望西山见其顶》)他喜欢西山,热爱西山,曾于《秋雨初霁西山如画登楼寓目率尔成诗》中称赞“西山北云连东海,千嶂排空似削成”,说自己“向晚登楼聊纵目,诗怀相对有余清”。雨后的西山,晴空一片,山顶浮现于云上,犹如千叠芙蓉,这时云气渐散,山青如染,霞光映照,翠色愈明。宣宗真觉得西山应该“长作京都万岁屏”。

西山晴雪
  宣宗对西山境内的香山红叶很感兴趣,常观览咏赞:“红叶舞丹霜后落,青山如画马前看”。他在“朔雁南飞秋满天”时来到香山,欣赏“千林红叶色相鲜”的美景。尽管“萧条已是清霜后”,然而“烂漫偏宜落照前”。(《红叶》)宣宗对香山的云树也奉上《香山云树》的赞美之诗:“都城四面多幽胜,惟有香山势最奇。峰顶白云春缥缈,岩前翠树晓依微。”
  在香山附近,还有著名的汤山温泉,宣宗也偶尔到这里泡泡温泉,舒松筋骨,在《汤山温泉》诗中,盛赞“汤山蔚灵秀,温泉出其侧”,温泉则是“清涵玉镜影,浅漾桃花色”。它的功用则是“肤疾既能愈,物垢皆可涤”。宣宗可不是玩物丧志之人,以诗明志:“尝闻华清池,天宝几陷溺”,因此决定汤山温泉任由樵牧随时洗浴。由汤山温泉联想到华清池温泉和安史之乱,可见宣宗虽然经常游乐,但却时时以逸游为戒,因此在他统治期间,并没有因为他的游乐而造成社会动乱。
  二、边关巡游
  宣宗不仅从事京郊漫游,还多次进行过长途巡游。继位前,他曾从南京赴北京,途中免不了游览和观光。途经宿州时拜谒了徐王庙。马皇后的父亲被太祖封为徐王,建庙于宿州闵子乡。宣宗拜访后颇有感慨,撰《闵子乡有怀》诗:“符离山色晓苍苍,山势遥连闵子乡。孝行千年谁不仰,还应下马祀徐王。”这次旅游,杨士奇似乎也随同前往。他在《陪谒徐王庙》诗中讲:“闵子乡中询父老,徐王庙下驻旗旄。庙前山势如鸾凤,万古涂山相对高。”(《东里集》,《诗集》卷三)他还游历了山东东平府的汶上县,赋《汶上》诗,中道“沙草茫茫汶水流,昔年扈跸此经游”,看来他曾随祖父来过这里,这次算是故地重游:“重来立马怀千古,落木萧萧暝霭收”。
  继位后,宣宗曾经有过三次巡边的远游活动。第一次,是宣德三年八月二十七日至九月二十四日,历时27天,不足一月。据《明宣宗实录》卷46记载:八月二十七日,以巡边祭告太庙,申戒各位将领在所经道路时不得扰害百姓,违者处以军律,并遣前锋先发。二十八日,宣宗的车驾正式从北京出发,渡潞河,驻跸虹桥。他特地召诸将晓谕道:“朕深居九重,岂不自乐?但朝夕思念保民,才有此次远行。今日渡河,发现所经道路两边皆遭到水潦之害,秋田颗粒无收,朕念农民艰难,心中特别怜悯。你们将士谁敢有一毫侵扰老百姓的,必杀不赦。”宣宗虽自称“深居九重岂不自乐”,但实际上宫中之乐,抵不上郊野之乐。比如他经过潞河时,观赏着“倚岸青旗皆酒肆”的风光,听闻着“临流绿树隐渔歌”的歌声,就不禁赋《晓望潞河》诗,其感受与宫中自是两个天地。二十九日,宣宗驻跸三河县东的草桥。九月一日,宣宗车驾进入蓟州境内,看到郊原平远,山川明秀,田畴收割后,地上多有遗落的株穗,于是感叹道:“如果其他的地方都像这里一样,朕复何忧?”当天驻跸蓟州西的五里桥,接见州里的文武官吏和耆旧父老。
  二日,宣宗巡游队伍来到石门驿时,喜峰口守将遣人驰奏,说蒙古兀良哈部万余人侵犯边境,已入大宁,经会州,马上就要到达宽河。宣宗看完奏报后,心中窃喜,说:“这是上天让这些夷寇来送死呀!”并对各位将领分析道:“这些寇虏其实没有实力,只是认为我们没有防备,所以才敢到这里来。如果听说朕在此地,肯定惊骇奔逃了。今天必须擒住他们,不可放纵。不过,从这里出喜峰口路狭且险,骑兵可行,但如果等候各位将领齐头并进,恐怕耽误战机。朕决定带铁骑三千先发,出其不意,必能擒敌。”有将领说三千军队未必够用。宣宗却说:“兵在精练与配和,不在于多。三千精兵,足够擒贼。其他的军队可随后跟进。”遂决策亲征。三日,驻跸遵化县,选择精锐骑士三千人,每人两匹马,各带十日干粮,准备战斗。四日,宣宗只让太子少傅杨荣跟随,其他的文臣都留在遵化,自己率诸将及骑兵出发,驻跸滦阳驿东。六日夜,宣宗车驾从喜峰口悄然出发,军士皆衔枚敛甲,急驰四十里,黎明前抵达宽河,距兀良哈军营二十里。兀良哈望见明军,以为是戍边军士,倾巢出战。宣宗命铁骑分为两翼,夹击敌人,并亲射其前锋三人,两翼军队飞矢如雨,射向敌人,继而神机铳叠发,兀良哈人马死者大半,其余的全部溃逃。宣宗以数百骑勇往直前,敌人望见黄龙旗,知道是大明天子御驾亲征,全都下马叩拜请降,于是被明军生擒。明军并获兀良哈生口、驼马、牛羊、辎重无数。七日,下令将兀良哈的头领斩首。驻跸宽河,并命诸将分头直捣敌人巢穴。九日,宣宗以重阳节,赐扈从文武百官宴,并犒劳将士。这时陆续有将士押着俘虏返回。宣宗大喜,赐之宴,并亲制诗歌慰劳他们,将士们皆“叩首抃舞”。
  十五日,宣宗下诏班师,宣称“斩馘虏首万余级,擒其酋长百余人,径捣其巢穴,尽获其人口、兵器、马匹、牛羊、辎重不可胜计”。车驾从铁将军店出发,驻跸摆山站。十六日驻跸偏岭,十七日,车驾入喜峰关。这时,守关指挥奏报,说关隘附近有猛虎,多次出来为害,已命都督率壮士前去围捕。宣宗与群臣前往观战,只见老虎为壮士所围,正在发怒,宣宗拈功搭箭,一箭射去,老虎倒地,遂被壮士所擒。宣宗十分高兴,笑道:“这也是为生民除一祸患呀!”然后,从遵化县东面的双城,经石门驿、蓟州、三河县、虹桥,抵北京齐化门外,只见道路两旁,军民男女聚观,众人见所得虏口、驼马、牛羊、辎重连绵数十里不绝,都喜跃叩首,山呼万岁。二十四日,宣宗车驾最终返抵京师,谒告太庙,朝见皇太后,为太后置酒祝寿,气氛热烈,一片欢腾。
  第二次巡边,从宣德五年十月九日至二十五日,共16天时间。据《明宣宗实录》卷71记载,十月九日,宣宗以农事既毕,决定巡游边关,于是车驾发京师,驻跸王河。十日,驻跸龙虎台,命军士皆先出关,令光禄寺赐扈从官酒馔,晚上召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尚书蹇义、学士杨士奇、杨荣、金幼孜、杨溥至围幄中,问郊外民事及边备,然后赐张辅等众臣酒馔,宣宗亲自斟酒礼敬群臣。十一日,车驾度居庸关,驻跸岔道。过居庸关时,宣宗诗兴大发,作《居庸清晓》诗一首:“群山万叠晓光寒,记得曾从马上看。咫尺悬崖如虎踞,分明翠巘似龙蟠。天垂绝顶华夷隔,月照重关鼓角残。胡虏风尘今已净,秋风何用此登坛。”十二日,在岔道进行狩猎活动,当时天气晴朗,将士喜悦,宣宗派宦官将所获鹿送回京师,敬献皇太后。十四日,驻跸怀来。十五日,驻跸雷家站,与学士杨士奇、杨荣、金幼孜、杨溥等人谈论历史掌故,相谈甚欢。十八至二十日,驻跸洗马林时,宣宗亲至城堡营垒,检阅将士及马匹铠甲旗帜,见关堡森严,心中大悦,召见各位将帅,加以慰劳。二十日,宣宗举行狩猎活动,只见旌旗蔽日,烟尘四起,众扈从驱赶鹿、兔等猎物,由宣宗发箭射之。晚上,宣宗则与杨荣等在帐篷中谈古论今,心情非常舒畅。二十一日,回銮驻泥河,并让将士们围猎,大造声势,以掩护宣宗车驾顺利还京。经过怀来、岔道,于二十五日回到京师。宣宗一路上都觉得这种生活与宫中相比太有刺激性了。
  第三次巡边,从宣德九年九月九日至十月三日,一个月差6天,也就是24天时间。据《明宣宗实录》卷112—113载:九月九日,重阳节,宣宗赐文武群臣宴,然后从容上车,从京师出发,当晚驻跸唐家岭。十日,驻跸龙虎台,十一日,车驾度居庸关,驻跸岔道。十二日,在岔道举行围猎活动。十三日,驻跸怀来,夜晚召少傅杨士奇至幄中,问道途所见。君臣二人为一路上所见的人口增多和丰收景象所鼓舞,宣宗还拿出御制诗数篇,告诉杨士奇说:“这是朕在马上遣兴之作。”士奇拜观后,宣宗命左右取楮笔,命士奇赋诗唱和,然后赐给他酒馔。十四日,驻跸雷家站。然后经过宣府泥河、万全、安家堡来到洗马岭,宣宗亲自经历城堡检阅兵备,对兵备严密状态感到满意。二十四日,举行大型围猎活动,随从驱赶禽兽,让皇上引弓射之,以为娱乐。二十五日,宣宗车驾回銮,驻跸沙岭。然后原路返回,经过宣府泥河、雷家站、怀来、龙虎台、唐家岭,于十月三日,顺利地返回京师,结束了这次愉快的旅游。
  宣宗的这三次巡边,除第一次与蒙古兀良哈打了个遭遇战外,其他两次连蒙古骑兵的影子都没见着。这三次巡游,实际上是将巩固国防、观察风俗与远游散心相结合。蓝天白云、高山深谷、沙漠草原、边关长城、帐篷夜话、银亮铠甲、战马奔驰,一派壮观景象,对深居宫中的青年皇帝来讲,的确具有无穷的魅力。
  宣宗继位于仁宗下令迁都南京之后,在位十年都不得不沿用着仁宗既定的将北京各衙门冠以“行在”(有临时之义)的制度,然而,在北京的紫禁城内游赏,东西苑中流连,京郊西山里漫游,居庸关外巡边后,他爱上了这座北方名城和数朝古都,感受到她的无穷魅力并认识到她的国防价值,因此一直不愿意正式放弃她的首都地位。正是由于宣宗的决心,使得他的儿子英宗在位时,于正统六年正式定都北京,并去北京“行在”之名。宣宗的游乐关乎着北京的地位和国脉的命运,其事自不在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