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木柄刻御制诗青玉两镶如意
硬木柄刻御制诗青玉两镶如意
硬木柄刻御制诗青玉两镶如意
【硬木柄刻御制诗青玉两镶如意】
故00123442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硬木柄刻御制诗青玉两镶如意,长32厘米。
  如意首镶嵌镂雕螭纹玉饰,琢磨精巧,尾镶嵌四方葵形去地浮雕双瓜纹玉饰,风格质朴清新,应为明代玉带饰的组成部分。硬木柄身阴刻乾隆御制《癸巳春帖子词》:
  万物逢华始,三阳肇节初。
  京郊京兆迓,积雪尚盈余。
  昨奉青坛祀,今迎青帝临。
  神哉一气鬯,总总复林林。
  寅月恰逢日在寅,蠢生引达庆骈臻。
  顺时行惠祛虚语,实政惟期被万民。
  及“臣裘曰修敬书”款识,并“臣”、“修”小印二方。癸巳年为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可知当年初春乍暖还寒之际,62岁的乾隆皇帝在祭祀青帝迎春之后,御制春帖子词,并让造办处工匠刻于此如意柄上,以期政和民安,诸事如意。
撰稿人:刘岳

硬木

中国传统习惯中将明清以来用于制作高档家具的木材统称为硬木,包括紫檀、黄花梨、红木、鸡翅木、铁梨、乌木等,硬木以外可做家具的木材则称为柴木。

镶嵌

我国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铸造铜器时,在需镶嵌部位表面铸成线槽,将松石、红铜片或金银丝、片嵌入凹槽,再打磨平滑。镶嵌工艺始于二里头文化时期,在春秋时期较盛行。

镂雕

1.雕塑的表现手法之一,即在浮雕的基础上,为了生动地表现物象,局部圆雕,使其脱离背景,形成镂空。 2.瓷器装饰技法之一,也称“镂花”、“镂空”或“透雕”。将装饰花纹雕空,形成内外通透的图案。此技法出现在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后在瓷器纹饰上广泛使用。

螭纹

螭,传说中的一种龙,又名螭虎龙。明式家具常用为装饰纹样。

浮雕

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纹饰或物象的一种雕塑。按凸起高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浮雕、深浮雕、浅浮雕等,也有几种雕刻技法结合使用的形式,多见于高精繁杂的雕刻作品。

阴刻

阴刻:将图像、文字以凹陷形式雕刻。

帖子词

帖子词,一作贴子词,是古代臣子于节日献给皇宫的诗。相传宋代每逢八节内宴,翰林学士作帖子词,粘贴于阁中门壁,大都为五言、七言绝句,皆壮丽可诵,极见太平景象。欧阳修、司马光、苏轼等人文集中皆载有帖子词。清代除词臣进呈帖子词外,皇帝本人也撰春帖子词、中秋帖子词,其中乾隆皇帝所作帖子词数量尤其可观。词臣纷纷录呈、唱和,以润饰升平。

乾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