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累丝海棠花式盆珊瑚桃树盆景,清中期,造办处造,通高69厘米,盆高21厘米,盆径27-24.5厘米。清宫旧藏。
铜胎银累丝海棠花式盆,口沿錾铜镀金蕉叶,近足处錾铜镀金蝠寿纹。盆壁以银累丝烧蓝工艺在四壁的菱花形开光中组成吉祥图案。盆正背两面为桃树、麒麟纹,左右两侧面为凤凰展翅纹。盆座面满铺珊瑚米珠串,中央垒绿色染石山,山上嵌制一株红珊瑚枝干的桃树,树上深绿色的翠叶丛中挂满各色蜜桃,有红、黄色的蜜蜡果,粉、蓝色的碧玺果,绿色的翡翠果,白色的砗磲及异形大珍珠镶制的果实,红、粉、黄、蓝、绿、白相间,五彩缤纷。
此景盆工艺虽由于年代久远银丝已氧化变黑,然而仍不掩其工艺之精湛。盆上桃树景致枝红、叶绿、果艳,硕果累累,玲珑珍奇,璀璨夺目。 我国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又名“花作”或“花纹”,为金属工艺中最精巧者。它是将金银拉成丝,然后将其编成辫股或各种网状组织,再焊接于器物之上,谓之累丝。立体的累丝作品制作最难,须事先经“堆灰”的手续。所谓“堆灰”,即把炭研成细末,用白芨草泡制的粘液调和作为塑料,塑成人物或走兽等所要制作的物象,然后再在上面进行累丝,用焊药焊连,之后置于火中把里面的炭模烧毁,即成立体中空剔透玲珑的精美艺术品。 落叶小乔木,叶子呈椭圆形,花白色或淡粉红色。果实亦称海棠,球形,味酸甜。 珊瑚是由生长在海里的一种低级腔肠动物珊瑚虫分泌出来的大量石灰质堆积而成,多呈树枝状,断面有同心层状花纹。其化学成分为碳酸钙,主要以方解石的形式出现,硬度为3.5—4,比重为2.60—2.70。不耐酸碱。珊瑚主要有红、白、绿、紫等颜色,其中以颜色纯正的红珊瑚为上品。<br> 珊瑚质地细腻柔韧坚实,可用来雕刻工艺品或镶嵌首饰,还可入药。在亚洲,珊瑚的主要产地在日本到台湾一线海域,海南岛及西沙群岛亦有出产。<br> 清代,一、二品官员的顶戴都是用红珊瑚制成。<br> 珐琅制作工序之一。即将点蓝后的器物放入炉中,以500—900℃左右的火焰焙烧。这两道工艺一般需反复三四次。
我国传统装饰技法之一。即为使器物上的装饰变化多样或突出某一形象,往往在器物的某一部位勾勒出某一形状(如扇形、蕉叶形、菱形、心形、桃形、圆形等)的空间,其内饰以图纹。
中国传统装饰图案,用以表示祝福和象征吉祥。明清以来,以寓意、谐音的方式体现吉祥的图案十分流行。如牡丹--富贵,桃实--祝寿,石榴--多子,蝙蝠--福,喜鹊--喜庆,鱼--富足有余等等。同时,还常用多种动、植物搭配组成吉祥图案纹饰,如:
梅花、竹子、喜鹊——“梅竹双喜”
牡丹、白头翁——“富贵白头”
蜜蜂、马、猴——“马上封侯”
牡丹、瓶——“富贵平安”
鹿、鹤——“鹤鹿同春”
灵芝、仙鹤衔佛手、竹——“灵仙祝寿”
石榴、佛手、桃实——“福寿三多”
卍带、鲇鱼、如意——“万年如意”、“年年有余”
荷花与盒——“和合二喜”
如意云纹、平水杂宝、海水江崖——“寿山福海”等等。
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瑞兽,独角、鹿身、牛尾、通身披鱼鳞,是吉祥的象征。
蜜蜡与琥珀、金珀同类,都是有机矿物,成分是松脂,主要含碳、氢、氧等化学元素,带负电性,非晶体,硬度为2—2.5,比重为1.05-1.09。蜜蜡体轻,性脆,不透明,颜色为黄红、浅黄色的较差。蜜蜡可用于制作工艺品。因其硬度低、熔点低、性脆等特性,所以不宜雕作大件器物,多用以雕刻小型工艺品及小摆设。蜜蜡与琥珀、金珀的产地分布于世界各地,以波罗的海沿岸生产的最为著名,我国亦有出产。宝石名。据传源于波斯语“披及札基”的谐音,所以古时又称披耶西、碧霞玺、碧霞玭、碧霞希及碧洗等,即今日的“电气石”宝石。古籍记载碧玺产于缅甸,现我国新疆、内蒙古等地的伟晶岩中均产有各色碧玺,其中以新疆阿勒泰所产碧玺最为著名。又称“车渠”,是一种生活在热带海洋中的蚌壳类动物。其壳的表面通常呈灰白色,壳内色白而有光泽,古时将其列为“七宝”之一。 彩瓷品种之一。“五彩”意为多彩,且一般来说,其中必含红彩。在已高温烧成的白瓷或已绘局部图案的青花瓷上以红、绿、黄、紫、黑、蓝等彩描绘图案纹饰,再经彩炉低温烧成。再配以其它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按生产工艺之不同,通常人们将五彩分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两大类。<br> 五彩是在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宣德时已有五彩,但明代釉上彩以红、绿、黄三色为多,嘉靖、万历时期的官窑釉上彩瓷,以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彩相结合,称青花五彩。清康熙朝发明了釉上蓝彩、金彩和光亮如漆的黑彩,使釉上五彩成为彩瓷的主流。自雍正朝始,粉彩盛行,五彩只作为仿古瓷少量生产。五彩烧成温度略高于粉彩,不如粉彩般有柔软感,故又称“硬彩”或“古彩”。<br>TAG标签耗时:0.03222608566284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