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錾刻花鸟杯
【银錾刻花鸟杯】
故00138062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银錾刻花鸟杯,清,高9.3 厘米,口径6.8 厘米,底径4.7厘米。
  银杯子直口,斜直壁。内壁光素,外壁錾刻梅树枝桠若干,主枝凸起虬劲,细枝嫩桠高浅交错,烘托梅影婆娑之感。一只锦鸡独立枝头,另有一只扑花而下,两鸟相对。

关键词: 錾刻 刻花 锦鸡

錾刻

金属工艺的一种。即用工具剔除地纹,使纹饰轮廓线凸起。錾金工艺技法早在商代就已出现,到清代,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种金属工艺品上。

刻花

陶瓷装饰技法之一。用竹、骨、铁制的平口或斜口刀状工具在已干或半干的坯体上刻出花纹。其特点是雕刻较深,花纹有层次。刻花在宋代陶瓷装饰中极为普遍。如耀州窑、定窑、磁州窑、景德镇窑等刻花都各具特点。刻花一般常与划花结合运用,故亦常称刻划花。此种技法至今在陶瓷器制作中仍有使用。

锦鸡

又名山鸡、野鸡,毛羽绚丽。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三云:“山鸡爱其毛羽,映水则舞。魏武时,南方献之,帝欲其鸣舞而无由,公子苍舒置大镜前,鸡见形而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