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鎏金累丝提梁花篮】
故00141618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银鎏金累丝提梁花篮,清,通梁高19.5 厘米,口径7.7 厘米,足径8.4厘米。
花篮短颈,丰肩膀,腹下收敛,竖长平框式提梁,带纯金骨朵式钮盖。篮身由八瓣相同装饰的曲面焊接而成,每个曲面以对称的桃形纹饰为主,期间细丝卷曲盘桓,勾勒出规律而又富于变化的几何纹样。
花篮短颈,丰肩膀,腹下收敛,竖长平框式提梁,带纯金骨朵式钮盖。篮身由八瓣相同装饰的曲面焊接而成,每个曲面以对称的桃形纹饰为主,期间细丝卷曲盘桓,勾勒出规律而又富于变化的几何纹样。
鎏金
古代金属工艺装饰技法之一。近代称“火镀金”。此术在春秋战国时已出现。汉代称“金涂”或“黄涂”。鎏金是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剂,涂在铜器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而金则附着于器面不脱落。
累丝
我国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又名“花作”或“花纹”,为金属工艺中最精巧者。它是将金银拉成丝,然后将其编成辫股或各种网状组织,再焊接于器物之上,谓之累丝。立体的累丝作品制作最难,须事先经“堆灰”的手续。所谓“堆灰”,即把炭研成细末,用白芨草泡制的粘液调和作为塑料,塑成人物或走兽等所要制作的物象,然后再在上面进行累丝,用焊药焊连,之后置于火中把里面的炭模烧毁,即成立体中空剔透玲珑的精美艺术品。
焊接
焊接是将破碎的青铜器残片或补配配片与主体组合在一起的基本方法,是青铜器修复的重要环节。修复青铜器传统焊接主要采用锡焊法。焊接时针对不同器物的破损状况采用不同的连接法,有点焊、跳焊、加筋焊、银锭扣焊等形式。
几何纹
青铜器上的几何纹饰是一些点、线、圈、角的集合。几何纹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纹饰。几何纹亦是青铜器上最早出现的纹饰形式,在春秋战国之际用作主体纹饰已屡见不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