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小华半桃核式墨】
新00005719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罗小华半桃核式墨,明嘉靖,高4.7厘米,宽3.1厘米,厚1.1厘米,重11.5g。
墨为半剖的桃核形。沿剖开的桃核内边缘,一侧有阳文隶书“庚子年甲申月丁酉日记”,另一侧为阳文篆书“西王母赐汉武桃宣和殿”,核心有行书“小华”二字款,可知此为明代嘉靖年间制墨家罗小华所留。
墨为半剖的桃核形。沿剖开的桃核内边缘,一侧有阳文隶书“庚子年甲申月丁酉日记”,另一侧为阳文篆书“西王母赐汉武桃宣和殿”,核心有行书“小华”二字款,可知此为明代嘉靖年间制墨家罗小华所留。
撰稿人:林欢
罗小华
罗小华(1516?—1565),明代制墨家,嘉靖时人,名龙文,字含章,号小华,能书画,其制墨颇精,采用桐油烟制成,有“坚如石,纹如犀,黑如漆,一螺值万钱”之誉,时人有重资争购罗墨以贩卖致富者。
阳文
篆刻的一种方式,即把印文镌成凸状,在纸上钤盖时印文是红色,因而又称为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