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葵生款漆砂砚】
新00154382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卢葵生款漆砂砚,清晚期,长13厘米,宽9.4厘米,厚3.4厘米。
砚为薄胎漆砂制,体轻而薄,色为浓紫,仿拟石色。此砚呈抄手式,两侧内敛,造型仿宋式。一侧隶书:“宋宣和内府制”,其下为“葵生”二字印。另一侧铭:“恒河沙,沮园漆,髹而成,研同金石,既寿其年,且轻其质,子孙宝之,传奕奕,嵇留山民”,并“寿门”印。砚背面凸起一半圆柱眼,为仿古制。此砚造型小巧,署名葵生,为清代卢葵生所制。
砚为薄胎漆砂制,体轻而薄,色为浓紫,仿拟石色。此砚呈抄手式,两侧内敛,造型仿宋式。一侧隶书:“宋宣和内府制”,其下为“葵生”二字印。另一侧铭:“恒河沙,沮园漆,髹而成,研同金石,既寿其年,且轻其质,子孙宝之,传奕奕,嵇留山民”,并“寿门”印。砚背面凸起一半圆柱眼,为仿古制。此砚造型小巧,署名葵生,为清代卢葵生所制。
撰稿人:赵丽红
卢葵生
卢葵生,名栋,字葵生,江苏扬州人,清嘉庆、道光年间著名的髹漆工艺匠师,精于百宝嵌之艺,善制漆砂砚等,作品多见砚匣之类。《桥西杂记》载:“漆砂砚以扬州卢葵生家所制为最精,葵生世其传,一时业此者甚众。……凡文玩诸事,无不以漆为之,制造既良,雕刻山水花鸟之文悉臻妍巧。”钱泳《履园丛话》中讲百宝嵌时说:“乾隆中有王国琛、卢映之辈精于此技。今映之孙葵生亦能之。”
漆砂砚
始于宋代之前,用大漆调合紫色颜料和细砂髹成。这项工艺于乾隆年间由扬州髹漆艺人卢映之恢复。道光年间,卢葵生用紫推光漆髹涂,再退光仿紫砂陶,做成紫油砂漆壶、砚台等。
抄手式
一般指在砚石底面开深凹槽,以便手抄托底。此为唐、宋时流行的砚式,明清时多有仿制。
内府
职官名,见《周礼·天官》,执掌贡赋货藏,以供邦国之用。后泛指皇家府库或宫廷。
嵇留山民
为清代书画家金农(1687—1764年)之号,又号冬心先生、曲江外史,字寿门、吉金,浙江杭州人,久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书法工隶、楷,自创一格,号称“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