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管羊毫提笔】
故00132780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珐琅管羊毫提笔,通长20厘米,斗径2.8厘米。
笔头为羊毫长锋。笔管为铜胎掐丝珐琅管,饰花卉图案,浅蓝的底色上点染着白、黑、粉诸种珐琅釉色。图案的设计与釉色的应用显现出清代晚期民间珐琅工艺的风格。
笔斗体态狭长,与笔管相连的曲线舒缓,表现出清代晚期提笔共有的造型特点。此笔是故宫博物院仅藏的珐琅管毛笔,为传世极少的品种。
笔头为羊毫长锋。笔管为铜胎掐丝珐琅管,饰花卉图案,浅蓝的底色上点染着白、黑、粉诸种珐琅釉色。图案的设计与釉色的应用显现出清代晚期民间珐琅工艺的风格。
笔斗体态狭长,与笔管相连的曲线舒缓,表现出清代晚期提笔共有的造型特点。此笔是故宫博物院仅藏的珐琅管毛笔,为传世极少的品种。
撰稿人:吴春燕
珐琅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琺瑯”,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 金属胎珐琅器则依据在制作过程中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
提笔
亦称斗笔,在笔管的末端加以覆斗状的笔槽,以增大笔毫的容量。 这类毛笔适用于书写匾联碑额等大字体。因字形较大,多悬肘提笔书写,故称提笔。
花卉
古建筑彩画绘画的一种题材。清代中期之前多画绿叶子花卉,清代晚期画黑叶子花卉。
掐丝珐琅
俗称“景泰蓝”。以红铜作胎,将很细的铜扁丝掐成花纹后用药焊于器表,再以随类附彩的方法将珐琅釉料填进丝间,经焙烧、打磨、镀金而成。
图书馆
视听馆
故宫旗舰店
全景故宫
v故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