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黄石“长春书屋”印
田黄石“长春书屋”玺
田黄石“长春书屋”玺印面
田黄石“长春书屋”玺钤本
【田黄石“长春书屋”印】
故00167015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长春书屋”印,清乾隆,田黄石质,光素方形玺,篆书。面2.5厘米见方,通高8.3厘米。
  此玺为乾隆帝的闲章。乾隆帝为皇子时,雍正帝赏赐其长春仙馆,并赐号长春居士,故以后所御书屋,多以长春命名。以“长春书屋”命名的书屋在圆明园、宫内和避暑山庄都有,是乾隆帝重要的文事活动场所。
撰稿人:郭福祥

田黄石

田黄石产于我国福建省福州市北寿山乡水田之下。石大者如卵,呈自然形态,色黄者称之为田黄,有黄金黄、桔皮黄、枇杷黄等多种。清初以来,取以治印,因其难得,遂成为印材中的珍品,故有“一两田黄一两金”之说。

长春书屋

“长春书屋”是乾隆皇帝的私人书房。乾隆皇帝弘历为皇子时,雍正帝曾在圆明园九州清晏别室召开法会,赐号弘历“长春居士”,故以后乾隆皇帝的御用书屋,多以“长春”命名。据《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乾隆元年(1736年),登基不久的弘历下旨改造即将入住的养心殿,将勤政亲贤殿后的仙楼改造为书房,并御题“长春书屋”匾。此外,以“长春书屋”命名的御用书房在重华宫翠云馆、清漪园、圆明园九州清晏、西苑绮思楼、避暑山庄都有,是乾隆皇帝重要的文事活动场所。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为弘历归政而修建的养性殿,也完全按照养心殿长春书屋建了养性殿长春书屋。

闲章

镌刻诗词成语的印章,一般钤盖在书页上。为区别于公章与名章,故称为闲章。

圆明园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东部,占地约350万平方米,由圆明、长春、万春三园组成。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雍正、乾隆年间陆续扩建,至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基本建成。嘉庆、道光、咸丰时有所增建,前后历时150余年,终于建成了一个包括140余所宫殿楼阁、100多处秀丽景致的宏伟的皇家园林。咸丰十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焚毁。

避暑山庄

又称“承德离宫”、“热河行宫”,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位于今河北省承德市。始建于清代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五十年正式命名为避暑山庄。乾隆朝曾进行过大规模的扩建,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清代皇家园林。康熙皇帝玄烨和乾隆皇帝弘历,每年夏、秋季至此居住,处理政务等,使之成为都城北京以外的又一个政治活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