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交龙纽“五福五代堂宝”】
故00167556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五福五代堂宝”,清乾隆,青玉质,交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13厘米见方,通高9.8厘米,纽高4.9厘米。附系黄色绶带。
“五福五代堂”原为宫中景福宫内明间,乾隆四十九年(1784),乾隆帝喜得玄孙,一堂五世,故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亲书“五福五代堂”匾悬挂在景福宫内,并特作《五福五代堂记》:“兹蒙天貺,予得元孙,五代同堂,为今古希有之吉瑞。古之获此瑞者,或名其堂,以饷其事。则予之所名堂,正宜用此五福之名。”同时命镌刻多方“五福五代堂宝”玺以纪其事。不仅如此,乾隆帝又再书“五福五代堂”匾悬挂于避暑山庄东宫“卷阿胜境”殿内,并镌“避暑山庄五福五代堂宝”。所有这些,都是对他“古稀有七,曾元绕膝”这一人生重大历史的记录。
“五福五代堂”原为宫中景福宫内明间,乾隆四十九年(1784),乾隆帝喜得玄孙,一堂五世,故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亲书“五福五代堂”匾悬挂在景福宫内,并特作《五福五代堂记》:“兹蒙天貺,予得元孙,五代同堂,为今古希有之吉瑞。古之获此瑞者,或名其堂,以饷其事。则予之所名堂,正宜用此五福之名。”同时命镌刻多方“五福五代堂宝”玺以纪其事。不仅如此,乾隆帝又再书“五福五代堂”匾悬挂于避暑山庄东宫“卷阿胜境”殿内,并镌“避暑山庄五福五代堂宝”。所有这些,都是对他“古稀有七,曾元绕膝”这一人生重大历史的记录。
撰稿人:郭福祥
交龙纽
帝后宝印的纽制之一。其纽形为两条相向的龙躯体合二为一。
五福五代堂
景福宫堂内所悬乾隆御笔匾。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因得玄孙,一堂五世,而书此匾悬于景福宫内。此后复书“五福五代堂”悬于避暑山庄勤政殿之后殿。
明间
古建筑术语。指建筑各面正中四根檐柱之内的空间,其两侧称为次间。
景福宫
避暑山庄
又称“承德离宫”、“热河行宫”,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位于今河北省承德市。始建于清代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五十年正式命名为避暑山庄。乾隆朝曾进行过大规模的扩建,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清代皇家园林。康熙皇帝玄烨和乾隆皇帝弘历,每年夏、秋季至此居住,处理政务等,使之成为都城北京以外的又一个政治活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