玺印
“平东将军章”印
“平东将军章”印印面
“平东将军章”印钤本
【铜龟钮“平东将军章”】
新00025700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铜龟钮“平东将军章”,魏晋南北朝·十六国,印面2.3×2.3厘米,通高3.1厘米。
  印铜铸,龟钮,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右上起顺读。
  平东将军,武官名,“四平将军”之一。始见于三国魏政权时期,秩三品,晋与南朝时为优礼大臣虚号,南朝宋时秩三品,南齐亦有开府置僚属者,梁陈时秩第二十班,加“大”者位进一班,优者加同三公,北朝亦置,用以褒奖勋庸。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平东将军多为拥兵方镇,在诸将军品位中地位较高。
  此印印文为凿刻而成,文字较草率,“章”字上部有省笔,笔画省略为一道竖笔。此印应是十六国中某一国平东将军的殉葬印。
撰稿人:方斌
关键词: 十六国 四平将军

十六国

汉末三国时期,胡人内迁导致五胡乱华。西晋灭亡后,拥兵自重之军阀与少数民族贵族纷纷建立割据政权。从公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称汉王起,至439年北魏统一中国北部止,在汉地北部和西南部先后建立起五凉、四燕、三秦、二赵、成汉、夏共十六国,即:汉(前赵)、成汉、前凉、后赵(魏)、前燕、前秦、后秦、后燕、西秦、后凉、南凉、南燕、西凉、夏、北燕、北凉。在一个多世纪中,这些国家,彼此攻伐,兴亡相替。此外还有冉魏、翟魏、仇池国、西燕、代国等五国未归入十六国中。

四平将军

将军名号,即平东将军、平西将军、平南将军、平北将军。其中平北将军为东汉献帝时所置,三国时魏四将军全置,吴、蜀不全置。晋与南朝时则作为优礼大臣的虚号,北朝亦置,用以褒奖勋庸。隋以后成为武散官,地位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