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子汉造石双观音像
刘仰造石双观音像
刘仰造石双观音像背光上部的飞天托塔
刘仰造石双观音像基座正面
【吴子汉造石双观音像】
新00039920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吴子汉造石双观音像,北齐太宁二年(562年)造,高45厘米,宽26厘米。
  背屏双菩萨立像。菩萨头戴三叶宝珠冠,身体扁平,披帛在腹前穿璧交叉下垂绕到手臂外侧折了两下后下垂在莲座两侧。下着裙,系带下垂,赤足立于单瓣覆莲座上。菩萨姿势一致,右手胸前持莲蕾,左手腿侧持桃形物。二菩萨共用一个莲瓣状背屏,下为长方形素面基座。莲瓣和菩萨肩上残留红彩。基座两侧及背面阴刻铭文“太宁二年五月十五日,佛弟子吴子汉,为亡父造白玉像一躯,愿赐考与佛同会”。
  1954年河北曲阳修德寺遗址出土。
撰稿人:王殿英

观音

梵文 (Avalokitesvara)的意译,观世音的略称。其与大势至菩萨同为阿弥陀佛的左右胁侍,称为“西方三圣”。又是我国佛教中的四大菩萨之一。佛典称观音为发大慈悲,即普救世人的大慈大悲菩萨。又作光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观世自在菩萨、观世音自在菩萨、现音声菩萨、窥音菩萨。

菩萨

菩提萨埵之略称,为十界之一。即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密行,于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圆满、勇猛求菩提者。

披帛

用来缠绕身体的长幅织品。披帛缠绕方法不同,有时对鉴别时代特点有一定的帮助。

素面

印身侧面无雕琢,平面施刻印款或无款。

基座

也称之为台座、台子、座基、底座,通常是指垫衬在佛座下面的方(长)形石台。

阴刻

阴刻:将图像、文字以凹陷形式雕刻。

曲阳

县名。在河北省的西部、太行山东麓,因在太行山曲之南而得名。秦置曲阳县,汉为上曲阳县,北齐复改曲阳县,隋唐时期屡有更替。境内有北岳庙,汉白玉雕刻从北魏一直沿袭至今,闻名全国。

修德寺

位于河北曲阳县南关,毗邻北岳庙,为北宋时期曲阳著名寺院之一,是在隋朝恒岳寺旧址上建造的,现只存修德寺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