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猎纹门楣画像石】
新00106012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狩猎纹门楣画像石,东汉,高36.5厘米,宽193厘米。
画像石门楣的左右两角分别刻日月轮,圆形中分别刻蟾蜍和三足乌。画面分两栏,上栏画面为仙禽神兽,以卷草纹为装饰。下栏刻画武士张弓骑射与虎、熊等野兽搏斗的狩猎场面。画像石为陕北出土。
门楣上雕刻狩猎场面是陕北画像石经常出现的题材。东汉时期的陕北地区是屯兵、移民的地方,这种大型的骑猎活动,是当时社会历史的真实再现。
撰稿人:王全利
狩猎纹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纹饰出现了以表现当时社会生活为内容的宴乐、弋射、采桑、狩猎以及水陆攻战等题材,这时期的礼器如壶、豆等,生活用品如铜镜等,都有以此类纹饰作为装饰者,这是纹饰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后来绘画艺术的先声。
三足乌
是日之精,即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禽。汉王充《论衡·说日》:“日中有三足乌。”《淮南子·精神训》云:“日中有踆乌。”高诱注:“踆,犹蹲也,即三足乌。”今所见汉画像砖常有三足乌。
卷草
17、18世纪传入中国的一种装饰花纹。俗称西蕃莲,如果没有花朵,则称为卷草。
卷草纹
瓷器纹饰,又称卷叶纹或卷枝纹,宜于作各种器物的辅助纹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