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庆造石双思惟像】
新00042921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高市庆造石双思惟像,北齐天统二年(566年),残高37厘米,宽28.5厘米。
透雕双思惟菩萨双弟子(残)四身像。思惟菩萨姿势相对,戴三叶高冠,头发披肩。戴串珠项链,袒上身,下着裙,裙腰翻边。外侧腿半跏,内侧手抚足,内侧腿踏在小覆莲台上,外侧手支在膝盖上,手残。披帛从手臂外侧绕到手臂内侧垂在座两侧曳地。裙下摆呈多曲形。圆柱形束帛座。思惟菩萨外侧各残留一圆形痕迹,推测为弟子。下为长方形基座,正面留出平台。中央为地神肩扛博山炉,炉两侧各有一仰莲座化生童子。外侧为护法狮和力士。基座右侧面有墨线痕迹。发愿文刻在基座背面,为“天统二年四月廿日,佛弟子高市庆共弟妹,仰为亡考亡姉亡【弟】现亲,敬造【白】玉像一区,愿令亡考亡姉亡弟神栖净土,永利三徒,现亲延寿,无诸疾苦,居眷大小,咸蒙此福。”
透雕双思惟菩萨双弟子(残)四身像。思惟菩萨姿势相对,戴三叶高冠,头发披肩。戴串珠项链,袒上身,下着裙,裙腰翻边。外侧腿半跏,内侧手抚足,内侧腿踏在小覆莲台上,外侧手支在膝盖上,手残。披帛从手臂外侧绕到手臂内侧垂在座两侧曳地。裙下摆呈多曲形。圆柱形束帛座。思惟菩萨外侧各残留一圆形痕迹,推测为弟子。下为长方形基座,正面留出平台。中央为地神肩扛博山炉,炉两侧各有一仰莲座化生童子。外侧为护法狮和力士。基座右侧面有墨线痕迹。发愿文刻在基座背面,为“天统二年四月廿日,佛弟子高市庆共弟妹,仰为亡考亡姉亡【弟】现亲,敬造【白】玉像一区,愿令亡考亡姉亡弟神栖净土,永利三徒,现亲延寿,无诸疾苦,居眷大小,咸蒙此福。”
撰稿人:达微佳
透雕
雕刻技法之一。一种是在浮雕的基础上镂空背景部分,有单面雕、双面雕之分。另一种介于圆雕和浮雕之间,常用于民间床、窗、梁、护板的雕刻中。
菩萨
菩提萨埵之略称,为十界之一。即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密行,于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圆满、勇猛求菩提者。
思惟菩萨
刻画佛祖释迦牟尼未成佛前,为净饭王太子时,在闫浮树下,看到鸟啄伤虫,起慈悲心,即便思惟,离欲界,终于大彻大悟,获得“四禅地”成佛。思惟菩萨像表现的正是成佛前这一瞬间的情景。
披帛
用来缠绕身体的长幅织品。披帛缠绕方法不同,有时对鉴别时代特点有一定的帮助。
基座
也称之为台座、台子、座基、底座,通常是指垫衬在佛座下面的方(长)形石台。
博山炉
即是香炉之一种,其水盘中央有一山形之盖,当中有一细柱顶立,系汉代之大铜器,后世则用作佛具,在六朝、唐代曾盛行一时。
净土
净土全称清净土、清净国土、清净佛刹,指佛所居的清净处所。相对净土而言,众生居住之所有烦恼污秽,故称秽土、秽国。
发愿文
也称造像记。指刻于佛教造像上记载造像者姓名、造像时间、造像目的、佛像名称等内容的一种文体。